本文僅圖一樂,請勿當真。
那些口口聲聲,
學生越來越不好管教的人,
應該看著你們,
像我一樣。
我看著你們,
滿懷羨慕。
人類積攢了幾百年的文獻,
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
石墨烯、鈣鈦礦、MOF,
現代科研的成果被層層打開,
可以盡情地借鑒。
自由學習一門過柱子或燒爐子的手藝,
學習一門電鏡技術,
欣賞一篇論文,
去遙遠的地方開學術會議。
很多博士生,
從入學時你們就在自由探索,
自己的課題。
很多人在二十多歲,
就進入了不惑之年,
不惑于什么能發paper,什么不能發paper。
你們只憑相同的畢業年份,
就能結交千萬個一同提交簡歷的對手,
你們擁有了,
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
非升即走的權利。
你做的課題,
就是你的生活!
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學術界,
學術界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我看著你們,
滿懷敬意。
向你們的專業態度致敬,
你們正在把金屬變成納米的,
把有機物變成納米的,
把無機非金屬變成納米的,
把各種復合物變成納米的。
你們把自己的肝痛,
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
分享文獻的事業。
向你們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審稿人,
才習慣拒稿和建議轉投。
內心強大的審稿人,
從不吝嗇接收和小修。
向你們的勇氣致敬,
小人明哲保身,
君子飛蛾撲火,不撞南墻不回頭。
更年輕的身體,
耐得住更清苦的生活和更大的生存壓力。
有一天我終于發現,
不只是我們在教你們如何科研,
你們也在啟發我們,
怎樣去更好地催你們科研。
那些抱怨學生越來越不好管教的人,
應該看著你們,
就像我一樣。
我看著你們滿懷感激,
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學術,
因為整個學術圈最拼命的人就是這個圈子里的年輕人,
你們手上有論文稿,
眼里有基金申請。
不用發我們想象中的期刊,
我們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以后又會新出什么開源期刊。
如果你們依然需要我們的祝福,
那么,
科研吧,后浪!
我們在同一條奔涌的河流!
和數十萬生化環材博士生一起,
撰寫論文,申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