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黄色网站在线视频看看,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乐享,jy和桃子为什么绝交,亚洲欧美成人网,久热九九

光催化再登Nature:精彩,一個分子實現四次催化循環!
微著 2020-08-12

1.png

2.png

 


第一作者:Shashikant U. Dighe

通訊作者:Daniele Leonori
通訊作者單位:曼徹斯特大學
 
主要內容:
1.設計了光催化/Co催化雙催化協同體系,通過有機脂肪胺、NH3作為胺源,脂肪酮等羰基化合物作為反應物。
2開發了含苯胺結構有機胺的合成路線。
3.   簡化了反應過程,避免了鹵代芳烴類分子。
 
研究背景
含苯胺的分子是2019年所報道的10種最重要的醫藥分子中占據3個分子,分別是EliquisRevlimidXarelto,并且銷售額達到$280億。同時苯胺類分子是聚氨酯類材料重要的前體分子物種,聚氨酯類材料廣泛應用于滑板和過山車的車輪,有彈性的織物和可壓縮泡沫等。這些都是高價值的產品,因此合成和制備苯胺類分子受到化學工作者的廣泛關注。

目前的合成方法:
1. 簡單的苯胺類分子通常是通過苯、甲苯、二甲苯等從石油中得到的,通過苯類分子在酸性條件中修飾硝基NO2,并進行還原反應實現(圖1a)。
2. 通過Buchwald-Hartwig偶聯反應,在含鹵的二甲苯衍生物等有機物中通過強堿性環境中或者復雜的金屬催化劑條件中反應,通常使用該類過程得到復雜芳烴分子只有當分子中本身含有芳烴環結構(圖1b)。


3.png
1. 有機芳胺合成方法總結(a~b. 傳統方法 c.本文開發的方法)
 
擬解決或者擬探索的關鍵問題
探索苯胺類分子的高效合成。
 
核心內容
日前,曼徹斯特大學DanieleLeonori報道了通過光、Ir/Co兩種過渡金屬催化劑合成苯胺類分子的工作,該類分子是用于醫藥、農藥、染料、電子學材料、聚合物等領域的關鍵物種。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Valerie A. Schmidt對此項工作在Nature上進行評述和總結。

該方法學通過羰基烷烴化合物和有機胺反應構建含有C-N鍵的烯胺分子,該烯胺分子中不含芳環結構,有意思的是該分子容易在Ir光催化劑催化中被氧化,失去電子生成烯胺自由基分子,隨后在Co催化劑的作用中逐步消除多個氫原子,生成苯胺。該反應可以稱作脫氫芳化胺化反應。該方法通過非芳烴類前體分子得到苯胺類分子。
 
要點1. 反應實施
反應實施。通過1.0倍量4-甲基環己酮、1.2倍量有機胺作為反應物,2 mol % [Ir(dtbpy)(ppy)2]PF6作為光催化劑,4 mol %Co(dmgH)2(DMAP)Cl作為催化劑,加入20 mol % AcOH作為Br?nsted酸,加入1.5倍量DABCO作為堿,在30~40 ℃CH3CN溶液和藍光(440 nm, Kessil PR 160)光照中進行催化反應,實現了80 %的產物產率。


4.png

2. 有機芳胺合成化學方程式
 
要點2. 底物拓展
作者測試了該方法學中對含芳基(富電子芳基、缺電子芳基)的環己胺、氧雜環己胺,剛性螺環烷、環丙烷等一級脂肪胺底物的反應,都能以中等至較高的產率獲得產物(圖3);對羰基原料底物的種類進行拓展,同樣顯示了當羰基底物中含有烷基、氰基、氟、醚、Boc保護的胺基、CF3,含有N雜芳基、呋喃、噻吩等雜芳環的環狀羰基底物有中等到較高的產率(圖4)。


5.png

3. 有機胺底物拓展


6.png

4. 羰基分子底物拓展
 
此外,本方法同樣適用于NH3作為反應物的情況,通過使用NH3的甲醇溶劑加入到反應中,對多種復雜分子實現了脫氫胺基化反應(圖5)。該合成具有較大的效率和效益,比如在二氫香芹酮(77)或薄荷酮(78)的脫氫胺基化反應中,二氫香芹酮(77)和薄荷酮(78)的價格分別為$ 1.7/g$ 1.3/g,通過NH3進行脫氫芳基化胺化反應得到的8182產物價格分別為$ 685/g$ 851/g
 


7.png

5. NH3作為反應物底物拓展
 
要點3. 反應機理
反應機理(圖6)。N,O-雜環己烷和4-甲基環己酮在酸性條件中生成烯胺enamine中間體A,隨后在激發的Ir*光催化劑作用中烯胺形成自由基B,隨后消除H+,生成β-烯胺自由基C;同時,Ir*奪取烯胺分子中的電子還原為Ir(II),隨后Ir(II)通過和Co(III)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生成Ir(III)Co(II)Co(II)和自由基C反應,Co(II)奪取C中的氫形成Co(III)-H和二烯胺dienamine。隨后再一次和Ir(III)*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生成δ-二烯胺自由基E,并在Co(II)作用中消除H,得到苯環結構分子產物3。該反應的副反應產物為H2OH2


8.png

6. 脫氫還原芳基化胺化反應機理
 
四、作者簡介
Daniele Leonori教授,2010年于謝菲爾德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導師:Prof. IainColdham),2010~2011年于亞琛工業大學作博士后研究員(合作導師:Prof. Magnus Rueping),2011~2012年于馬克斯普朗克膠體與界面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員(合作導師:Prof. Peter H. Seeberger),2012~2014年于布里斯托大學做博士后研究員(合作導師:Prof. Varinder K. Aggarwal)。2014年入職曼徹斯特大學。
研究領域:探索和開發新型催化合成方法,特別是通過N中心自由基構建C-N鍵。
 
參考文獻及原文鏈接
Dighe, S. U., Juliá, F., Luridiana, A., Douglas,J. J. & Leonori, D.*
A photochemical dehydrogenative strategy foraniline synthesis, Nature 584, 75–81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539-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39-7
 
Valerie A. Schmidt*
Reactions for making widely used anilinecompounds break norms of synthesis, Nature 584, 46-47 (2020)
DOI10.1038/d41586-020-02283-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283-8

加載更多
3401

版權聲明:

1) 本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請批判性閱讀! 2) 本文內容若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 3) 除特別說明,本文版權歸納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納米人
你好測試
copryright 2016 納米人 閩ICP備16031428號-1

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