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Zhuo Jiang, Xiaohui Xu
通訊作者:鄧鶴翔、昝菱、Osamu Terasaki
通訊單位:武漢大學、上??萍即髮W
本文亮點:
1.發展了一種“分子隔間”策略,實現了TiO2半導體納米顆粒在MOF孔道中的精準定位生長。
2. 實現了在單波長光驅動下CO2還原表觀量子產率高達11.3%。
當今科研圈,CO2還原當屬最前沿的課題之一,既關乎環境,又關乎能源,可謂一舉多得。
一提到CO2還原,筆者常常有一個疑問,CO2從哪里來?從解決溫室效應的角度而言,CO2最好是直接從大氣中捕獲,MOF無疑是這方面的最佳選手。另外,MOFs具有獨特的孔道結構和可調節的金屬節點,以及便于修飾等優勢,與各種氣體分子都可產生相互作用。
因此,如果將CO2還原和MOF結合在一起,無疑讓這個技術更具有可行性。
是的。你能想到的,別人都想過了。
但是。總是有更多的山峰等著你來越過!
很多課題組都嘗試過基于MOF復合材料來進行CO2光還原,但是往往存在兩個問題:
1)使用犧牲劑,無法像真正的光合作用一樣釋放出O2。
2)CO2-轉化效率太低,甚至無法超越植物的水平。
成果簡介
2020年9月10日,武漢大學鄧鶴翔、昝菱和上??萍即髮WOsamu Terasaki等人報道了一種“分子隔間”策略,在MOF中精準定制TiO2納米顆粒,探索了功能材料在MOF在孔道結構中的精準排列和取向的關鍵挑戰,實現了優異的CO2光還原性能,極大地促進了人工光合作用在光吸收波長范圍上的調控,并有望實現量子產率的進一步提高。
圖1. TiO2定位生長示意圖
01. 巧妙設計
通過在MIL-101及其衍生物的不同孔道結構中原位填充TiO2納米顆粒,研究團隊成功地在MOF中創建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分子隔室”(I型和II型)。這種巧妙而又精準的隔離策略,使得起到光吸收和電子產生的TiO2與MOFs中起到催化作用的金屬團簇之間發生協同作用,極大地提高了光催化還原CO2的性能,同時釋放出等當量的O2。
圖2. 電鏡表征
02. 具體操作
為什么選擇MIL-101?因為MIL101中存在3種尺寸的孔道結構,分別為0.8 nm(微孔)、2.9 nm(中孔I)和3.4 nm(中孔II)。其中,只有中孔I和中孔II兩種孔道容易和Ti結合并允許其生長,形成分子隔間。
研究人員先通過MOF吸附正丁醇鈦,然后逐漸水解前驅體來實現TiO2納米顆粒在隔間I和隔間II中的定位生長。
圖3. TiO2的定位和定量控制
03. 光催化CO2還原
基于42%TiO2-in-Cr-MIL-101-NO2材料,研究人員發現,在350 nm處CO2光還原的表觀量子效率為11.3%。這種新型的TiO2-in-MOF材料表現出比同尺寸的TiO2納米顆粒和表面負載TiO2的MOFs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發現,在兩種不同類型的隔間中,催化性能也是完全不一樣的。II型隔間中的TiO2比I型隔間中的催化性能高出44倍,說明了TiO2的精確定位非常重要。
圖4. CO2還原性能
小結
總之,這項研究發展了一中“分子隔間”策略,實現了TiO2半導體納米顆粒在MOF孔道中的精準定位生長。半導體TiO2納米顆粒與MOF之間的協同作用,為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將極大地促進人工光合作用在光吸收波長范圍上的調控,并有望實現量子產率的進一步提高。
編者注:TiO2在MOF中原位定位生長,這是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想法,也有不少團隊嘗試過或者正在嘗試。但是,要想完美地實現這個簡單的想法,背后需要對整個體系很多深刻的理解。為什么選擇MIL-101,如何讓TiO2在特定的位置精準生長、排列、取向,而不跑到其他地方?TiO2和MOF孔道之間的界面到底起到什么關鍵作用?十年磨一劍,每一個重要的突破,都離不開對關鍵科學問題的執著和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