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奇物論報道了關于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的Gregg L. Semenza教授多篇研究論文涉及學術造假,涉及數量多達30多篇。在這幾天里,涉嫌論文繼續增加至40多篇。該事件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然而,近日Pubpeer上爆出另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上一年和Gregg L. Semenza教授一起分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另一位學者——Peter J. Ratcliffe教授,也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造假的!
獲獎理由:研究發現細胞如何感應和適應氧氣供應
目前Pubpeer網站上署名為Peter J. Ratcliffe的論文有12篇之多,發表時間跨度16年,從2004至今2020年,其中有 9篇論文是在最近幾天被網友掛上 PubPeer網站上的。這些論文主要被指出存在的問題是存在圖片重復使用以及PS裁剪和擦除操作,而且還有論文中的細胞存在有支原體污染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還有一篇是2019年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論文,該論文主要是描述在人類中發現了一種酶促氧傳感器,其功能與植物半胱氨酸氧化酶相同,后者是控制植物對缺氧反應的酶。人和植物酶將底物蛋白質中的N端半胱氨酸轉化為半胱氨酸亞磺酸,這種修飾最終將蛋白質靶向降解。在許多人類疾病中,氧感測均受到損害,對人類酶的進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制定治療干預策略。
存在問題的圖片是Figure 5C中,質疑者表示:由于圖形的質量很難說,但似乎使用畫筆工具擦除了HIF1a印跡中的條帶。
圖自Pubpeer
目前Peter J. Ratcliffe已經在Pubpeer上對7篇論文的疑問進行了回復:將會把自己實驗室和外部合作的論文進行仔細審查,這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但是將盡力盡快回復。
然而到目前,Gregg L. Semenza教授尚未在Pubpeer上對于質疑文獻進行回復。
以下為Peter J. Ratcliffe教授在Pubpeer上被質疑的論文:
編者語:
出自兩位諾獎得主實驗室的研究論文頻頻出錯,細思極恐,如果作為領域的領航人對于實驗結果審查不嚴謹,這不僅讓全球其他同行的研究者或會因為權威而對該問題避而不談,導致整個領域自欺欺人(如當年學術界最大丑聞,哈佛大學教授Piero Anversa造假10年,轟轟烈烈的心肌干細胞研究更是影響了整個領域),更有可能最終對于人類科學進步毫無意義。所以對于造假行為更應該零容忍!
科研需嚴謹,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