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黄色网站在线视频看看,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乐享,jy和桃子为什么绝交,亚洲欧美成人网,久热九九

Science:70%!催化大牛Sargent在強堿性電催化還原CO2制乙烯!
納米人 2021-02-25

1614237094419560.png

第一作者:Cao-Thang Dinh, Thomas Burdyny, Md Golam Kibria, Ali Seifitokaldani

通訊作者:Edward H. Sargent

第一單位:多倫多大學(加拿大)

 

研究亮點:

1. 首次單獨研究了OH-(而不是pH)對于Cu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CO2制乙烯的影響。

2. 引入多孔PTFE聚合物氣體擴散層,使CO2電催化還原制烯烴選擇性提高到70%的新階段。

3. 通過多孔PTFE聚合物氣體擴散層和碳納米顆粒的夾層保護,極大地提高了Cu納米催化劑的穩定性。

 

CO2在地球上存在已久,多少年來與人類相安無事。直到工業革命以來至今,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大部分人都將矛頭指向了CO2。因此,如何減少CO2排放,同時實現CO2的有效轉化,成為了科學家們最關心的議題之一。

 

受啟發于光合作用的原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嘗試將CO2轉化成燃料或有用化學品。一方面可以減緩溫室效應;另一方面,又將可再生能源儲存在化學鍵中。其中,全球產量最大的化學品之一——乙烯,是CO2還原轉化的重要目標。各國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系列策略來增強CO2還原制乙烯的效率,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類:

1)調控催化劑形貌

2)調控催化劑氧化態

3)摻雜

 

1614237114928718.png

圖1. 各種經典的CO2還原制備化學品舉例

 

目前CO2-RR(CO2還原反應)的法拉第效率最高可達到60%。但是,要想通過CO2獲得實質性的高選擇性和高產率,必須實現更負的電位,以滿足CO中間體和乙烯之間200-300 mV的過電位差。而且,這種高選擇性和高產率必須要適合在商業化電流密度下運行(>100 mA cm-2)。

 

雖然已經有大量研究表明,堿性條件有助于CO2電催化還原制乙烯。然而,強堿性條件下CO2容易生成碳酸鹽,從而降低了乙烯選擇性和收率。另外,催化劑穩定性也不好。這些問題的存在使CO2還原制烯烴的使命依然任重而道遠!

 

有鑒于此,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Edward H. Sargent教授團隊實現了在10M KOH強堿條件下電催化CO2制乙烯,法拉第效率可持續穩定達到70%(-0.55V vs RHE,750 mA cm-2)!

 

1614237131352112.png

圖2. 電催化還原CO2制乙烯原理圖

 

研究人員構建了一種全新的電極配置:graphite/carbon NPs/Cu/PTFE電極。首先在孔徑約220 nm的多孔PTFE膜上濺射25 nm厚的Cu納米催化劑,然后在催化劑層上噴涂一層碳納米顆粒層作為導電層,最后加上一層石墨納米顆粒層作為集流器和整體結構的基底

 

1614237152834243.png

圖3. 基于聚合物的電極結構


 1614237175937409.png

圖4. 基于聚合物的電極穩定性

 

這種電極結構具有以下優勢:

1)PTFE多孔擴散保護層減緩了CO2擴散速率,使CO2在和強堿性電解質發生副反應之前就被還原。在堿性電解質中,競爭性HER反應速率也變得更慢,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電催化還原制烯烴的選擇性。

2)由于大量CO2在和OH-接觸前已經被還原,使得金屬銅催化劑表面可以吸附大量OH-,降低了CO-CO偶聯的活化能壘,進一步增強了乙烯選擇性。

3)PTFE多孔擴散保護層極大地提高了Cu納米催化劑的穩定性,可以在測試條件下穩定工作150 h。

 

1614237206120245.png

圖5. OH-對CO2還原、HER以及CO-CO偶聯的影響

 

1614237250179056.png

圖6. OH-輔助的CO2還原性能

 

以NiFeOx作為負極材料,研究人員進一步構建了一種電催化還原全電池系統,其能量轉換效率可達到34%。

 

當然,這項研究仍然有很多需要繼續完善的地方,譬如乙烯產物的分離、工藝的經濟可行性等等問題。

 

總之,這項研究為人工光合作用機理提供了更深入的認識,使CO2高選擇性還原制有用化學品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Cao-Thang Dinh, Thomas Burdyny, Md Golam Kibria, Ali Seifitokaldani, Edward H.Sargent et al.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ethylene via hydroxide-mediated coppercatalysis at an abrupt interface. Science 2018, 360, 783-787.

2.Joel W. Ager, Alexei A. Lapkin. Chemical storage of renewable energy. Science2018, 360, 707-708.

加載更多
6958

版權聲明:

1) 本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請批判性閱讀! 2) 本文內容若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 3) 除特別說明,本文版權歸納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納米人
你好測試
copryright 2016 納米人 閩ICP備16031428號-1

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