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贊!中國小姐姐,登上Science封面!
納米技術
2021-04-16
對于2015年首次合成的硼烯,相關領域的研究非常缺乏。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相比于石墨烯,二維材料的硼烯具有一定優勢,可能在電池、電子學、傳感、光伏、量子計算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硼烯(borophene)作為一種二維材料,能夠通過在Ag的界面上沉積制備,具有多種多樣的結構,研究人員預測該材料可能形成與眾不同的材料和電子結構。但是這種材料的穩定性具有一定問題,難以在高真空以外的條件中保持穩定,容易發生氧化,這種穩定性上的原因阻礙了進一步的實際應用。西北大學Mark C. Hersam等通過原子氫處理硼烯,觀測到功函降低,改善了材料的穩定性,能夠在空氣氣氛中保持數天。通過簡單的加熱除氫處理,能夠將氫化的硼烯恢復本征狀態。該項工作以封面形式發表于Science期刊的371卷6534期,第一作者Qiucheng Li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現為美國西北大學博士后研究員,主要從事二維材料相關領域的研究。由于二維結構的硼烯、硼材料具有各向異性的金屬性、關聯電子效應、豐富的超晶格結構,合成二維結構硼烯或者硼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許多研究者通過理論計算預測,可能存在多種不同結構的二維硼烯。其中計算結果顯示,通過準平面結構的B7簇狀能夠搭建2維硼烯材料,形成褶皺單層二維硼材料,這種過程類似大量芳環組成石墨烯的過程。通過形成缺陷超結構、面外無序態能夠顯著改善此類材料的穩定性。理論預測結果發現硼烯材料能夠形成金屬態或者半導體態,在吸附于貴金屬基底的過程中具有弱結合力,能夠進行各向異性生長。在以往的報道中,實現了金屬態多壁硼納米管,預示了能夠形成二維層狀結構。2015年,阿貢實驗室Nathan P. Guisinger、本文作者Mark C. Hersam、石溪大學Artem R. Oganov等在Science上首次報道了二維硼烯材料的合成,在該過程中,以干凈的Ag(111)作為生長基底,通過單質狀態的高純度硼固體作為原料。后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臺國安等在Cu金屬基底上通過B/B2O3作為原料合成了單層γ-B28二維單層硼烯。2018年,Adrian Gozar等在Cu(111)上生長了大面積單晶硼烯。2019年,本文作者Mark C. Hersam等在Au(111)基底上合成了硼烯。首先合成了單層硼烯材料,隨后通過熱鎢絲處理H2獲得原子氫,從而對硼烯進行氫化處理。通過STM表征氫處理過程中的硼烯變化情況,發現氫原子吸附在硼烯上,類似于氫原子吸附在石墨烯上的過程,同時該過程更加復雜,作者在實驗中觀測到8種不同結構的硼烷。通過XPS、AFM表征技術對暴露于空氣氣氛不同時間過程的變化情況進行表征,未經過氫修飾的硼烯在空氣氣氛中快速氧化(1小時),通過XPS表征發現氧化后的硼烯出現新的B峰信號(對應于B-O鍵)。通過AFM表征發現暴露空氣氣氛后,樣品表面產生了一些顆粒狀結構,對應于氧化后產生的B2O3。通過氫修飾,硼烯的空氣氣氛穩定性顯著改善,暴露空氣1天后未見明顯變化,在1周后樣品才發生氧化(XPS中出現B2O3的峰)。通過氫保護處理,樣品能夠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各種表征或者修飾。進一步的,氫化修飾的硼烯在加熱300 ℃處理后,能夠消除吸附氫,恢復硼烯的本征結構。說明這種氫化處理過程能夠作為一種可逆修飾方法鈍化硼烯。圖2. STM表征發現了8種不同結構二維硼烷(v1/5, v1/5-30°, v1/6, v1/6-30°)和相應的氫原子排列在各種不同結構的二維硼烷中,rect-v1/6-30° 結構硼烷具有最高的氫原子覆蓋度,界面氫原子以長方形結構規則排列,因此作者主要對該結構二維硼烷進行表征,通過CO-STM表征對硼烷上的氫原子結構進行表征,結果觀測到規則排列的相鄰雙原子結構凸起。通過DFT計算各種吸附氫原子的結構穩定性規律,發現3種結構穩定的氫原子情況:分別在頂部、橋結構位點分別通過形成B-H鍵、B-H-B鍵形成Htop、Hbridge,或者同時在頂部、橋結構上吸附兩種結構的氫。通過STM測試方法對rect-v1/6-30° 結構的局部功函LWF進行表征,具體通過測試FER(場發射共振)信號進行考察,發現Ag(111)的FER信號出現在~4.2 eV,v1/6-30°硼烯的FER信號出現在~4.5 eV,rect-v1/6-30° 硼烷的FER信號有兩個,分別為~4.0 eV和~4.5 eV。進一步通過DFT計算對界面電勢進行模擬,能夠很好的符合測試結果。rect-v1/6-30° 硼烷劈裂為~4.0 eV和~4.5 eV的兩個結果可能是因為表面電位波紋導致,這種現象以往在InAs(111)中得以發現。隨后作者對其他幾種不同結構的硼烷進行功函測試,作者發現功函相互有所區別,這種區別可能是由于B-H鍵不同和偶極變化導致。Qiucheng Li et al. Synthesis of borophane polymorphs through hydrogenation of borophene, Science 2021, 371 (6534), 1143-1148DOI: 10.1126/science.abg1874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1/6534/1143Large-area single-crystal sheets of borophene on Cu(111) surfaces. Nature Nanotech 14, 44–49 (2019).Synthesis of Atomically Thin Boron Films on Copper Foils. Angew. Chem. Int. Ed., 2015, DOI: 10.1002/anie.201509285Synthesis of borophenes: Anisotropic, two-dimensional boron polymorphs, Science 2015, 350 (6267), 1513-1516. DOI: 10.1126/science.aad1080
加載更多

1358
版權聲明:
1) 本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請批判性閱讀!
2) 本文內容若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
3) 除特別說明,本文版權歸納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