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此言非虛,放之四海而皆準,而在科研領域尤其適用。
今天,讓我們一起:
致敬!科學界的勞模!
2021年,鋰電池之父、諾貝爾獎得主John B. Goodenough教授100歲。前幾天,還以通訊作者在JAC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不是掛名,不是綜述哦)。
研究團隊報道了引入Mg(ClO4)2作為添加劑來提高低成本聚環氧乙烷(PEO)的離子電導率,并協助在Li/聚合物界面上構建Li+導電SEI層。這項工作突出了原位形成的SEI層的電學性質的重要性,闡明了離子輸運機制以及在全固態鋰電池長期循環過程中均勻界面Li+通量的作用。此外,與需要昂貴的高溫合成的陶瓷填料相比,Mg(ClO4)2提供了一種簡單且經濟實惠的替代方案,同時只需要極低的有效所需劑量。
他被公認為“鋰電池之父”
是鋰鈷氧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發明人
現在還在科研一線奮戰
進行全固態電池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來還以通訊作者
在各個期刊發表文章
既有長篇綜述
也有重要研究論文
老爺子老當益壯
估計也得益于早年軍旅生涯
他說
I am an old tiger
enjoying working here
董紹俊(左,1931-)、汪爾康(右,1933-)夫婦
2021年,董紹俊院士90歲。昨天,她以通訊作者在JAC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不是掛名,不是綜述哦)。
研究人員展示了通過精確控制MOF限域和共價相互作用來制備Mo2C-耦合Pd原子層(AL-Pd/Mo2C)異質結構電催化劑的組合策略。這項工作為原子貴金屬催化劑的合成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并為界面電子調控提供了新的見解。
他們都是院士
都是電分析化學家
2017年
汪爾康獲得中國電化學成就獎
是當之無愧的泰斗級人物
八九十歲高齡的汪爾康和董紹俊
仍堅持每天到實驗室
現在還在帶科研團隊
全國進行學術交流
只要不出差
他們基本每天都在辦公室工作
就算是出差旅途
無論是飛機上還是火車上
不是看文獻
就是修改學生的作業
還介紹一位,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頂級科學家Gabor A. Somorjai。如今已經86歲高齡,當今世界表面化學領域為數不多或者僅有的唯一一位諾獎級別大師人物。
近年來,老爺子也是筆耕不綴,閑不下來,接連以通訊作者在JACS發表研究論文,積極探索單位點催化劑有關的科學問題,可謂老當益壯!
其實,發不發JACS,發不發論文,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對科研和真理的那份追求、那份執著、那份熱愛。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科學家
長期奮戰在科研一線
為全人類的事業謀幸福
科研無止境
愛就要深愛
祝所有勞動人民
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