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南大JACS撤稿!
奇物論
2021-07-04
科研第一要務,就是嚴謹,這絕不是一句空話。除了學術不端的故意造假外,由于原材料中含有雜質,實驗過程中操作失誤,儀器設備存在問題等原因,也經常造成實驗結論的錯誤,從而導致論文撤稿。作為一名科研人員,一定要養成嚴謹細致、事無巨細的工作作風,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也是對科學研究的負責。近日,奇物論編輯在JACS官網發現,來自南京工業大學和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于2020年2月份發表的題為“Sanger’s Reagent Sensitized Photocleavage of Amide Bond for Constructing Photocages and Regulation of Biological Functions”研究論文顯示處于撤稿狀態。
撤稿原因為何?在撤稿聲明中,作者寫明是由于計算結合常數時的一個錯誤,屬作者主動撤稿。
我們知道,光籠化合物的光促進鍵裂解反應作為強大的工具以高度空間和時間控制的方式制造材料。因此,這些物質在組織工程、生物傳感、假冒檢測、功能分子的控制釋放和基因表達的調控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此外,由于它們使用非侵入性光學觸發器,以及其高時空精度,光籠物質已被用于探索生物過程并闡明其機械性質。芳基羰基甲基、硝基芳基(鄰硝基芐基、鄰硝基苯胺)、偶氮苯、呫噸、香豆素-4-基甲基和二氫吲哚基團是構建光籠的常用光反應觸發器,用于控制釋放金屬離子(Ca2+、Zn2+、Cu2+)、藥物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自 1940 年代初以來,Sanger 試劑(2,4-二硝基氟苯)已廣泛用于蛋白質測序。這里介紹下Sanger反應:在弱堿性溶液中,氨基酸的α-氨基很容易與2,4-二硝基氟苯作用,生成穩定的黃色2,4-二硝基苯氨基酸。該反應由F. Sanger首先發現,所以此反應又稱桑格反應(Sanger reaction),2,4-二硝基氟苯被稱為Sanger試劑。于此,作者構思能否利用Sanger 試劑來構建光裂解物質?Sanger反應
于此,作者設計并制備了Sanger 試劑的幾種新型甘氨酸酰胺衍生物,并確定此類衍生物在紫外線照射下可以進行有效裂解。后面,作者試圖探索將這些物質用作光籠以在生物系統中結合和釋放 Zn2+。研究人員當時使用4-(2-吡啶偶氮)間苯二酚(PAR)分別測量化合物的Zn2+結合常數。當時的研究表明,盡管化合物 2 和 3 對 Zn2+ 表現出很強的絡合能力(2 的 Kd = 9.3 ± 0.7 nM,3 的 Kd = 25.1 ± 1.3 nM),但它們釋放 Zn2+的能力相對較弱。特別是對于含有吡啶基團和喹啉基團的化合物 2,即使在光解后也能與 Zn2+ 強結合。化合物 5 和 6 對 Zn2+ 的結合親和力與化合物 2 的結合親和力相當(5 的 Kd= 11.3 ± 0.6 nM,6 的 Kd= 11.0 ± 0.9 nM),但解籠效率要高得多。因此,作者選用化合物 5 和 6 用于光控 Zn2+ 釋放。
結合撤稿聲明,作者應該時在此處計算結合常數時產生的失誤,從而主動撤稿。科學無小事,我們為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勇氣點贊,也再一次提醒大家:J. Am. Chem. Soc. 2020,142, 8, 3806–3813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11357
加載更多

4485
版權聲明:
1) 本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請批判性閱讀!
2) 本文內容若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
3) 除特別說明,本文版權歸納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