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Jie Zhou
通訊作者:Jie Zhou, Johanna Rosen
通訊單位:林雪平大學
研究背景
二維(2D)材料,例如石墨烯、過渡金屬硫化物 (TMC)、六方氮化硼 (BN) 和許多氫氧化物,因其固有的高表面積體積比、電子結構和理化性質而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大多數2D材料都是通過范德華固體(例如石墨、二硫化鉬或磷)的剝離,將層狀晶體剝離成二維對應物來產生。
最近,選擇性刻蝕(也稱為化學剝離)已成為制備2D材料(例如 MXenes 系列)的替代途徑。MXenes 是通過選擇性去除層狀 Mn+1AXn (MAX) 相中的A層(通常是Al)來制備的。目前,MXenes家族僅限于碳化物或氮化物。受MXenes的啟發,人們已經進行了一些嘗試,通過使用HCl、HF、NaOH或LiF-HCl腐蝕劑選擇性地刻蝕層狀MAB相(Mn+1AlB2n和M4AlB4,n=1-3)以獲得被稱為MBenes的硼基2D材料。
然而,迄今為止,人們尚無法實現單個單層薄片的合成。面內化學有序的MAX相的發現,即i-MAX,使得合成具有面內或空位有序的2D MXenes成為可能,如MO4/3C和W1.33C,在儲能和催化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研究人員先前從理論上預測了15個具有面內化學排序的四元層狀硼化物相,通式為 (M′2/3M′′1/3)2AlB2,將其稱為 i-MAB 相。并對(Mo2/3Sc1/3)2AlB2和(Mo2/3Y1/3)2AlB2進行了實驗驗證。
成果簡介
有鑒于此,瑞典林雪平大學Jie Zhou,Johanna Rosen等人通過在濃氫氟酸(HF)水溶液中選擇性刻蝕層狀i-MAB相(Mo2/3Y1/3)2AlB2,成功制備出具有有序金屬空位的2D過渡金屬硼化物 Mo4/3B2-xTz(Tz是表面末端-F、-O或-OH)。根據與石墨烯或MXene相關的命名規則,研究人員分別將這些相命名為boridene或MBene。2D過渡金屬硼化物的發現表明,通過層狀化合物的化學剝離有望獲得大量潛在的2D材料。
3D (Mo2/3Y1/3)2AlB2和2D Mo4/3B2-xTz的合成與表征
研究人員通過粉末固相反應制備出(Mo2/3Y1/3)2AlB2和 (Mo2/3Sc1/3)2AlB2。使用濃HF水溶液對(Mo2/3Y1/3)2AlB2和 (Mo2/3Sc1/3)2AlB2進行化學剝離(選擇性蝕刻)。通過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對(Mo2/3Y1/3)2AlB2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合成的(Mo2/3Y1/3)2AlB2具有預期的基于空間群R3M(no. 166)的六方(Mo2/3Y1/3)2AlB2的原子排列,通過選區電子衍射(SAED)揭示了(Mo2/3Y1/3)2AlB2的面內有序i-MAB結構(圖1B,C,D)。此外,對(Mo2/3Y1/3)2AlB2進行了XRD衍射圖譜分析(圖1E),相組成為80 wt% (Mo2/3Y1/3)2AlB2,15 wt% MoB,和5 wt% Y2O3。
研究發現,在去除Al層的過程中,(Mo2/3Y1/3)2AlB2中Mo和Y的面內有序導致在刻蝕時額外去除Y而產生有序的金屬空位。當(Mo2/3Y1/3)2AlB2粉末浸泡在40 wt% HF水溶液中,在33~35°C的油浴中攪拌時,立即產生氣泡,表明3D硼化物與HF發生放熱反應,這類似于MXENE衍生的MAX相的HF蝕刻,與大多數MAX相相比i-MAB相在蝕刻時的反應更劇烈。在經過HF處理后,由(Mo2/3Y1/3)2AlB2前驅體產生的蝕刻粉末的相應XRD結果顯著降低(圖1E),此外,原始前體樣品中存在的二元MoB和Y2O3雜質未與HF反應。
經TBAOH處理后,被刻蝕的多層晶體在水中通過手搖的方式自發分層,很容易得到濃度為4 mg/ml的分層2D薄片的膠體懸浮液。然后,通過納米多孔聚丙烯膜真空過濾膠體懸浮液產生薄膜。蝕刻前后樣品的EDX分析結果顯示,蝕刻后的2D材料中存在Mo、B、O和F,并且有效地從3D前驅體中去除了Al和Y。薄膜的SEM和EDX分析結果顯示,在刻蝕過程中,3D (Mo2/3Y1/3)2AlB2實現了到2D Mo4/3B2-x的完全轉換。此外,XPS分析也證實了有關物種的大量存在(圖1F,G),研究人員將分層2D材料被稱為Mo4/3B2-xTz。
圖1 3D (Mo2/3Y1/3)2AlB2及其2D Mo4/3B2-x(boridene)的合成與表征
單層boridene的結構分析
研究人員對單層Mo4/3B2-xTz薄片進行了STEM表征(圖2A),相應的快速傅立葉變換(FFT)顯示出其繼承自母相的六邊形對稱(圖2B),同一薄片的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顯示出Mo、B、O和C的存在。通過boridene的原子分辨結構圖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柱強度(圖2C)。在從(Mo2/3Y1/3)2AlB2中選擇刻蝕Al和Y之后,所獲得的單個2D薄片的結構的頂層和底層由Mo組成(表示為red[layer 1 (L1)]和blue [layer 2 (L2)),中間隔著一層B。結果顯示,L1和L2層都表現出相同的蜂窩狀結構,并具有有序的Y空位。在Mo4/3B2薄片中,這些層相互移動,這導致每隔三列的Mo原子之間發生重疊,由于這些位移,L1和L2層中的空位與相應層中的Mo原子發生重疊(圖2D,G),這些結果進一步得到了STEM圖像的驗證。
實驗與理論結構的統一,進一步驗證了具有有序Y空位的Mo4/3B2-xTz的形成。
圖2 單層boridene (2D Mo4/3B2-xTz薄片)的結構表征
理論成鍵和層間相互作用分析
為了闡明可以從(Mo2/3Y1/3)2AlB2和(Mo2/3Sc1/3)2AlB2 的i-MAB相中選擇性地刻蝕Al、Y和Sc的原因,研究人員比較了原子層之間的鍵合強度和層間相互作用。在晶體軌道哈密頓布居(COHP)分析的基礎上,對化學鍵進行了定量分析。(Mo2/3Y1/3)2AlB2和(Mo2/3Sc1/3)2AlB2的總平均相互作用的COHP曲線由占據鍵態組成(圖3A)。pCOHP結果表明,Mo-B相互作用也有填充的反鍵態,如果費米能級Ef可以移動到更低的能量,可以改善這種反鍵態。(Mo2/3Y1/3)2AlB2中最強的單鍵是面內B-B相互作用,其次是面內Al-Al和面外Mo-B相互作用,考慮到成鍵配位的影響,Mo-B相互作用占主導地位。
為了比較原子層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考慮了M-B鍵和M-A鍵的IpCOHP比率(圖3B)。對于(Mo2/3Y1/3)2AlB2,Mo-B相互作用是Mo-Al的2.7倍,而Y-B的相互作用僅是Y-Al的1.3倍。同樣,在(Mo2/3Sc1/3)2AlB2中得到了類似的結果。這表明化學剝離除Al也可能影響Y和Sc。對于這兩個i-MAB相,Mo與B的鍵合強度遠大于與Al的鍵合強度,而Y和Sc與B或Al的鍵合強度相似。而對于Fe2AlB2和Mo5SiB2,M與B的鍵強與M與A和B的鍵強一樣強。
圖3 層狀硼化物的理論成鍵分析和層間相互作用分析
小結
研究人員通過在HF溶液中選擇性地刻蝕面內化學有序的i-MAB相(Mo2/3Y1/3)2AlB2中的Y和Al原子來制備boridene(2D Mo4/3B2-xTz薄片)。這種二維材料可以選擇性地以多層形式制備,如膠體懸浮液中的分層單層片或無添加劑的過濾膜。此外,還可以通過自上而下的方法制備2D Mo4/3B2-xTz薄片,并實現高濃度懸浮液,其中2D薄片在水性環境中穩定且可加工。
這種選擇性刻蝕的方法同樣適用于通過(Mo2/3Sc1/3)2AlB2 i-MAB相刻蝕Al和Sc來制備2D硼化物。此外,大量具有相似結構的2D硼化物也有望通過此種方法被制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Zhou, J., Rosen, J. et al. Boridene: Two-dimensional Mo4/3B2-x with ordered metal vacancies obtained by chemical exfoliation. Science 0221, 373, 801–805.
DOI:10.1126/science.abf6239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f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