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血液循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負責止血,還廣泛參與炎癥調節、病原體相互作用和組織再生等動態生理活動。受其獨特特征和功能的啟發,血小板已被用作免疫療法的藥物遞送載體或腫瘤免疫療法的增強劑。具體而言,隨著化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融合,血小板可以被設計為在腫瘤部位以微/納米囊泡(100-1000 nm)的形式選擇性地積累和時空釋放免疫治療劑,以促進其他有效免疫細胞因子產生,并與其他治療方式(例如 CAR-T 細胞療法)協同作用,以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的功效。具有生物響應和免疫調節功能的工程血小板可以為納米藥物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并為增強腫瘤免疫治療開辟新的途徑。于此,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Quanyin Hu和浙江大學顧臻教授等人概述了天然血小板的生物功能,介紹了工程化血小板輔助腫瘤免疫治療的最新進展,還提供了對其未來應用機會的見解,并展望了克服當前臨床轉化挑戰的潛在策略。總的來說,血小板工程工具和免疫治療技術的發展可能會提供互補的功能和好處,最終有助于血小板輔助腫瘤免疫治療方法的臨床轉化。

圖|aPDL1修飾的血小板用于抑制腫瘤切除手術后的腫瘤復發

圖|用于 aPD1 遞送的 HSC-血小板細胞組裝
圖|抗血管生成劑增強 aPDL1 結合血小板治療轉移性腫瘤的療效Yixin Wang, et al., Engineered platelets: Advocates for tumor immunotherapy. NanoToday 2021.https://doi.org/10.1016/j.nantod.2021.10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