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Richard Errett Smalley、Robert Floyd Curl和Harold Kroto三位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制備出C60,并于199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碳納米材料的時代,就這樣轟轟烈烈地拉開序幕。碳納米管、石墨烯、石墨炔、介孔碳等各種碳納米材料應運而生。Rodney S. Ruoff,正處身于這樣一個時代。1981年,Rodney Ruoff 本科畢業,1988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獲得博士學位,師從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H. S. Gutowsky。在這位NMR先驅的實驗室,Rodney Ruoff開始了C60的研究工作,從此與C結下不解之緣。博士畢業后,Rodney Ruoff做過博后和訪問學者,然后在一家研究所工作,長達六年之久。1997年轉戰華盛頓大學擔任副教授,這時,Rodney Ruoff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因為之前的專注和積累,2000年起,他開始擔任西北大學正教授,目前是韓國蔚山國家科學與技術研究院(UNIST)化學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多維碳材料研究中心主任,Nano Materials Science顧問。從1981年本科畢業以來的30年,Rodney Ruoff一直從事碳納米材料科學的的研究,從富勒烯、金剛石,到碳納米管,再到石墨、石墨烯,每一項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的課題組網站上,放著一張元素周期表:108個元素,全是C。1991年,Rodney Ruoff在Nature發表論文,提出“Is C60 stiffer than diamond?”的靈魂之問。1993年,Rodney Ruoff開始研究碳納米管中的范德華力作用。早在1998年,Ruoff教授就曾用原子力針尖摩擦滑移的方法產生了多層石墨烯薄膜。2013年,Rodney Ruoff發現了表面氧物種,對于在銅表面生長大面積單晶石墨烯起到關鍵作用。2021年8月25日,Rodney Ruoff和Da Luo等人探索了在單晶 Cu-Ni(111) 箔上生長的石墨烯薄膜的起皺/折疊過程,發展了一種新型的單晶、大面積、無折疊單層石墨烯的制備方法,讓真正的大面積單晶石墨烯成為可能。不得不提的是,Ruoff教授在2007年發表于Carbon的一項研究,發展了一種關于石墨烯基納米片層材料的簡單制備方法,至今被奉為經典,被引用超過1萬次。如今,Ruoff教授在化學、物理、材料科學、機械工程及生物醫藥工程等領域發表研究論文580多篇,H-index 151,有30余篇論文單篇引用1000余次,其中5篇論文單篇引用超5000次,并被Thomson Reuters評為2000-2010最頂尖的100名材料科學家之一(排名第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