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同時執行多項任務,納米醫學在結構上變得越來越復雜。然而,它們不令人滿意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重復性導致了轉化研究中的高損耗率。迄今為止,大多數研究都片面地關注無機納米粒子作為癌癥治療劑的治療功效,而忽視了將它們從體內清除——這是獲得監管批準的一個關鍵因素。
因此,哈佛醫學院Mei X. Wu、利茲大學Dejian Zhou等人不開發在醫療實踐中具有不確定未來的新藥物納米載體,而是選擇利用有前途和可轉化的金納米團簇 (AuNCs)來設計簡單但強大的“一體式”納米團簇藥物遞送系統。成果發表在Materials Today上。

AuNCs不僅增強了作為模型藥物的中性紅 (NR) 的腎臟清除率,而且還通過高通透性和滯留 (EPR) 效應輔助其被動靶向腫瘤。更有趣的是,NR 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的手電筒(通量率:8 mW/cm2)刺激活性氧 (ROS) 的產生,以超低水平輻射下抑制腫瘤生長。這一發現對于缺乏醫療保健資源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尤其有價值。通過第一性原理模擬,研究人員還深入研究了在第二個近紅外窗口(NIR-II,1000-1700 nm)中發射的 AuNCs 的能量、結構和電子特性。簡而言之,該模型滿足了轉化開發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要求。

A NIR-II-emitting gold nanocluster-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smartphone-triggered photodynamic theranostics with rapid body clearance.Materials Today 2021.DOI:10.1016/j.mattod.2021.09.022https://doi.org/10.1016/j.mattod.2021.09.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