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 40 年中,細胞因子和細胞因子受體作為癌癥靶點或癌癥治療已被廣泛研究。強有力的臨床前理論支持增強干擾素和白細胞介素(包括 IL-2、IL-7、IL-12 和 IL-15)的生長抑制和免疫刺激作用或抑制炎癥和促腫瘤作用的細胞因子(例如TNF,IL-1β和IL-6)的治療策略。在所有人類癌癥中發現改變和失調的細胞因子表達強調了這一基本原理。
這些發現促使對幾種細胞因子或細胞因子拮抗劑進行臨床試驗,揭示了相關的生物活性,但治療效果有限。然而,大多數試驗涉及晚期疾病患者,這可能不是基于細胞因子的治療的最佳環境。更有效的免疫療法的出現和對腫瘤微環境的深入了解為利用細胞因子網絡治療癌癥提供了新的方法,其中包括使用基于細胞因子的療法來增強其他療法的活性或減輕免疫相關毒性以及靶向早期癌癥。許多挑戰仍然存在,特別是在遞送方法、環境依賴性以及許多細胞因子的多效性、冗余性和經常相互矛盾的作用方面。
在此,倫敦瑪麗女王大學Frances R. Balkwill等人在Nature ReviewsClinical Oncology期刊上討論了從基于單藥細胞因子療法的初步試驗中吸取的經驗教訓,以及隨后為更好地利用此類藥物治療實體瘤所做的努力。
本文的關鍵點:
1)細胞因子是腫瘤微環境中細胞通訊的關鍵介質。
2)一些細胞因子有助于宿主抗腫瘤反應,但許多細胞因子的產生和功能在癌癥中失調。
3)一個強有力的理由支持在癌癥治療中同時使用細胞因子和細胞因子拮抗劑。
4)盡管有強有力的臨床前證據,但細胞因子和細胞因子拮抗劑都不能作為晚期癌癥患者的單一療法有效。
5)該領域的新方法包括利用細胞因子來增強作用或減少其他癌癥治療的副作用、早期疾病階段的治療以及使用每種腫瘤類型的細胞因子譜來確定如何最好地利用細胞因子。
圖|細胞因子在腫瘤微環境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Propper,D.J., Balkwill, F.R. Harnessing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for cancer therapy.Nat Rev Clin Oncol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71-021-005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