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黄色网站在线视频看看,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乐享,jy和桃子为什么绝交,亚洲欧美成人网,久热九九

他,2天連發Nature子刊和Angew,專注能源研究!
納米人 2022-03-29

王連洲,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化工學院終身教授,納米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澳洲基金委未來學者。主要從事功能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應用,其團隊于2018年底創造了新型量子點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16.6%的世界記錄。先后在諸多國際期刊發表論文300多篇,專著章節12部,申請專利13項,作國際會議大會或邀請學術報告100余次。


近年作為主要負責人先后承擔或參與了澳大利亞基金委、澳洲科學院、澳洲協調創新中心以及工業界等40余項競爭性研究項目,總金額超過3000萬澳元。先后獲得澳洲基金委女王伊麗莎白學者和未來學者稱號,昆士蘭大學優秀研究獎和優秀研究生導師獎,澳洲尋找未來之星獎,入選澳洲基金委工程技術領域會評專家(College of Experts)和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近日,連洲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在Nat. Commun.和Angew連續發表2項研究成果,現摘錄如下,供大家學習交流。


圖片.png


過渡金屬溶解過程問題是鋰電池難以實現優異循環性能的主要原因,雖然目前人們發展了多種方法嘗試解決該問題,但是仍無法很好的解決。


有鑒于此,昆士蘭大學王連洲、Tobias U. Schülli等報道通過目前半導體材料研究領域的發展,發展外延法在LiNi0.5Mn1.5O4電極外構建一層LaTMO3 (TM=Ni, Mn)原子層作為潤濕層,實現了改善過渡金屬的溶解


圖片.png

本文要點:

1)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驗證其Stranski–Krastanov生長。在熱力學平衡狀態生成具有應力的潤濕層,通過表面能和彈性能之間的競爭自發形成單原子層。

由于LaTMO3潤濕層僅僅原子層厚度,同時能夠與尖晶石主體材料之間的晶體連接,因此能夠有效的實現長久的防止過渡金屬的溶解,同時能夠保留電極的電化學動力學


2)通過這種外延生長,實現了更好的電池穩定性實驗結果顯示,當與石墨碳負極和基于LiPF6的非水電解質溶液結合測試時,外延設計的正極材料具有顯著提高的循環穩定性(在290 mA g-1下100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約為77%),平均庫侖效率(CE) > 99%。

圖片.png

參考文獻

Zhu, X., Schülli, T.U., Yang, X. et al. Epitaxial growth of an atom-thin layer on a LiNi0.5Mn1.5O4 cathode for stable Li-ion battery cycling. Nat Commun 13, 1565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28963-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963-9


圖片.png

圖片.png


具有高性價比、長壽命的可充電鋁離子電池(AIBs)在可持續儲能應用方面顯示出良好的前景。


近日,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Bin Luo,Yusuke Yamauchi展示了一種具有協同氧化還原活性的C=O/C=N中心和π-共軛的雜環共軛聚合物納米結構設計,作為一種新型的有機正極材料用于高性能鋁有機電池。


本文要點:

1理論密度泛函理論(DFT)和非原位實驗研究表明,聚合物中熔融的C=N位不僅有助于良好的π共軛,而且增強了C=O位的氧化還原反應活性,使PYTQ聚合物在AlCl3/尿素電解液中的每個重復單元可以容納多達4個AlCl2(urea)2+


2由于C=O和C=N的協同氧化還原中心、π共軛剛性結構和導電碳納米管(CNTs)通道,聚合物正極在0.1 A g-1下具有295 mAh g-1的高容量,在4000 A g-1循環后的1Ag-1下保持85mAh g-1的長期穩定性以及優異的能量密度。


3電化學動力學分析表明,電極中的電荷存儲以離子擴散和電容過程為主,有利于AlCl2(urea)2+的快速存儲和長期循環。


所提出的氧化還原活性雜芳烴共軛聚合物正極、富鋁金屬負極和低成本AlCl3/尿素電解液的組合,在未來的大規模儲能應用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圖片.png 

參考文獻

Xiyue Peng, et al, Heterocyclic Conjugated Polymer Nanoarchitectonics with Synergistic Redox-active Sites for High-performance Aluminium Organic Battery, Angew. Chem. Int. Ed. 2022

DOI: 10.1002/anie.202203646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03646


加載更多
1312

版權聲明:

1) 本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請批判性閱讀! 2) 本文內容若存在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 3) 除特別說明,本文版權歸納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納米人
你好測試
copryright 2016 納米人 閩ICP備16031428號-1

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