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說明:本文由學研匯技術中心原創撰寫,旨在分享相關科研知識。因學識有限,難免有所疏漏和錯誤,請讀者批判性閱讀,也懇請大方之家批評指正。
原創丨彤心未泯(學研匯 技術中心)
編輯丨風云
附著在金屬氧化物表面的金屬納米粒子是一類重要的催化劑,具有廣泛的應用。人們一直在努力地了解這些納米粒子的催化性能與其尺寸、表面結構、電子結構以及與金屬氧化物表面協同作用的構效關系。例如,附著的納米粒子攜帶的電荷數量對其催化性能有很大影響。量化這種“電荷狀態”,即這種電荷的大小,以及它是正電荷還是負電荷,對于理解納米顆粒表面系統的催化特性至關重要。
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研究金屬納米粒子與金屬氧化物襯底或“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1978年,提出了“強金屬-支撐相互作用”的概念。該模型考慮了通過界面化學鍵部分或完全覆蓋金屬納米粒子表面的金屬氧化物材料薄層,這解釋了與沒有載體的相同金屬納米粒子相比,金屬納米粒子的穩定性增強和催化的活性位點受阻。最近,研究人員報道了金屬-支撐相互作用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電子-金屬-支撐交互作用”,它與穿過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界面的電荷轉移有關。這種解釋有助于理解某些反應中的催化活性增加,而不是表面堵塞導致的預期總體活性降低。它還表明,金屬納米粒子攜帶的電荷會影響其催化性能。由于這一發現,精確測量金屬納米粒子的電荷狀態已成為亟待解決的挑戰。
新思路
有鑒于此,日本九州大學Yasukazu Murakami等人擴展了一種基于TEM的方法,稱為“電子全息”。該方法使用電子探測Pt納米顆粒內外的靜電勢。考慮到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當電子探針通過納米粒子產生的靜電場時,其波相會發生變化。因此,可以通過電子探針的相移測量靜電勢,從而測量納米顆粒的電荷狀態。作者演示了使用超高靈敏度和精密電子全息術直接識別TiO2支撐的單個Pt納米顆粒(NP)的電荷狀態。對真空中的部分NP進行了復雜的相移分析,顯示了單個Pt NP周圍的微小電位變化。分析顯示了每個Pt NP的電荷數量(只有1到6個電子)和感測(正或負)。Pt和TiO2之間的功函數差異(取決于取向關系和晶格畸變)以及電荷轉移過程的第一原理計算來解釋鉑電荷的基本機制。
技術方案:
圖 電子全息技術用于測量TiO2載體上單個Pt納米顆粒的電荷狀態
技術優勢:
1、實現了原子級分辨率測量單個NP中電荷狀態
2、解析了Pt納米顆粒電荷狀態與支撐體之間的關系
3、開發了具有普適性的復合催化劑電荷狀態測量方法
技術細節
全息采集和分析
圖 支撐NP周圍局部電場的可視化
NP電荷狀態分析
圖 負載納米顆粒上電荷的量化
荷電特性分析
圖 負載型納米顆粒的荷電特性
理論計算
圖 通過DFT計算進行電荷分析
展望
總之,作者利用超高靈敏度和精密電子全息技術對負載型催化NP的晶格畸變和取向關系控制的電荷態進行的研究為理解表面催化反應提供了新的見解。除了測量金屬支撐系統外,該技術還可用于測量其他納米復合催化劑,例如由金屬納米顆粒和納米多孔晶體形成的催化劑。這些電荷狀態測量也將提高對納米多孔晶體和客體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例如H2和CO2的捕獲和釋放。就電子全息術的未來前景而言,還有一個關鍵的課題是氣體大氣中的數據采集,這可以與環境TEM結合實現。然而,精確分析需要解決技術問題,例如由于環境氣體分子的電子散射而導致全息圖對比度惡化。
參考文獻:
CHUANBO GAO, et al. Counting charges per metal nanoparticle. Science, 2022,378(6616):133-134.
DOI: 10.1126/science.ade6051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e6051
RYOTARO ASO, et al.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arge state in a single platinum nanoparticle on titanium oxide. Science, 2022, 378(6616):202-206.
DOI: 10.1126/science.abq5868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q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