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健康通常通過測量血壓來監測。于此,西北大學John A. Rogers、多倫多大學Daniel Franklin等人描述了一種由同步傳感器組成的皮膚上無線系統,用于胸部心電圖和外圍多光譜光電容積描記技術(MWPPG),用于連續監測與血管阻力、心輸出量和血壓調節相關的指標。
圖|組合式血液動力學傳感器概念和設備概述
研究人員使用來自傳感器的數據來訓練一個支持向量機模型,用于對獨立影響血壓、心輸出量和血管阻力的血液動力學狀態(由暴露于高溫或低溫、體育鍛煉、屏氣、進行瓦爾薩爾瓦操作或術后低血壓期間使用血管升壓藥引起)進行分類。
術后監測
該模型基于10名健康個體、20名接受血液動力學刺激的高血壓患者和15名心臟手術后康復的患者的傳感器數據的不可見子集對血液動力學狀態進行分類,平均精度為0.878,受試者工作特性曲線下的總面積為0.958。多節點傳感器系統可以提供對血流動力學狀態的臨床可操作的見解,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管理。
圖|血液動力學分類
無線監測系統和分類方法一起提供了關于個體血流動力學狀態的客觀信息,而不僅僅是血壓。檢測潛在的血壓調節機制對指導臨床決策至關重要。由于能夠檢測對刺激的短期血液動力學反應、中期代償反應和長期趨勢,這些技術可以提供血液動力學失代償的早期跡象,從而保證后續或干預,并幫助有健康意識的個人跟蹤有意義的血管健康參數。
參考文獻:
Franklin, D., Tzavelis, A., Lee, J.Y. et al. Synchronized wearables for the detection of haemodynamic states via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multispectral photoplethysmography. Nat. Biomed. Eng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3-01098-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