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Xuetao Qin, Ming Xu, Jianxin Guan, Li Feng
通訊作者:馬丁、鄭俊榮、劉進勛、劉晰
通訊作者單位: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目前人們能夠通過CO和H2O之間的K?lbel–Engelhardt熱催化反應合成烴類燃料,但是這個反應需要在≥200 ℃和高壓條件。人們發現光驅動CO加氫反應能夠在比較溫和的反應條件制備烴類產物,但是需要H2作為反應物。有鑒于此,北京大學馬丁、鄭俊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進勛、上海交通大學劉晰等報道光驅動K?lbel–Engelhardt反應,直接從CO和H2O作為反應物,在環境壓力直接制備烴類產物。這種光驅動K?lbel–Engelhardt反應將Ni擔載于TiO2基底作為催化劑,而且無需H2或者額外的熱源,生成烴的催化反應速率達到8.83?mol?CH2??molNi?1?h?1,產物的C2+選擇性達到55%。通過原位光譜表征和DFT理論計算,發現TiO2-x/Ni界面光生電子從TiO2轉移到Ni,這種光生電荷轉移效應有助于C-C偶聯,因此得到優異的多碳產物選擇性。通過水熱合成方法制備NiTi-LDH納米片,隨后在500 ℃煅燒處理4 h,得到NiO和TiO2-x組成的混合氧化物催化劑NiTi-MMO (MMO, Mixed oxides)。通過原位XRD、XAS、UV-Vis-NIR、XPS等表征技術研究不同還原溫度處理后的TiO2-x/Ni催化劑(不同還原溫度處理的樣品記為TiO2-x/Ni-T,T代表還原溫度)。表征結果顯示,還原溫度為400 ℃能夠將Ni物種還原為金屬態,當還原溫度為450 ℃,TiO2-x/Ni-450樣品的Ni峰向低能量位置移動,而且位置對應的能量比Ni箔位置對應的能量更低,說明還原處理后形成價態低于金屬態的Niδ-物種。根據原位XPS表征結果,當還原溫度低于350 ℃,峰的主要部分對應于NiO物種,當還原溫度高于350 ℃,XPS主要的峰位于852.7 eV和852.2 eV,分別對應于Ni0和Niδ+物種。通過UV-Vis-NIR光譜表征TiO2-x/Ni-T樣品的光吸收情況,發現TiO2-x/Ni-T催化劑具有涵蓋整個光譜的光吸收區間,說明TiO2-x/Ni-T催化劑具有全光譜光吸收能力,而且TiO2-x/Ni-450催化劑在光照射時的表觀溫度區間達到202-248 ℃。通過原位XPS表征發現,隨著光照射-停止光照射的循環過程,Ni的2p化學環境具有規律性的變化,在光照射時2p3/2峰對應的結合能減小,停止光照射時2p3/2峰重新回到初始位置。這個現象說明光照射能夠導致Ni的表面發生可逆的電荷積累,因此在光催化反應過程中Ni催化劑能夠起到提供電子或接受電子。在環境氣氛和光照射條件研究TiO2-x/Ni催化劑的CO和H2O轉化性能。優化反應條件后,TiO2-x/Ni-450催化劑在光熱催化反應中實現了8.83mol?CH2??molNi?1?h?1的催化活性,C2+的選擇性達到55.5 %。這個性能甚至比一些報道的熱催化活性更好。而且TiO2-x/Ni-450催化劑在模擬太陽光照射時同樣具有催化活性。TiO2-x/Ni-450催化劑表現優異的穩定性,而且通過原位XAS和原位XPS表征說明其在催化反應過程中結構基本上沒有改變。研究熱作用在光熱催化反應中的貢獻。我們發現在5 min后樣品的溫度快速的升高,隨后在30 min后達到202-248 ℃。當不使用光照,而是將反應溫度控制在220 ℃,2 h后僅有10.8 %的CO發生轉化,而且主要的產物是CO2。這個結果說明光照射對于產物選擇性的重要作用,說明生成烴的反應不是來自熱催化,光熱催化反應中的C-C偶聯反應更應該來自于光驅動。圖3.原位DRIFT和原位超快IR光譜研究反應機理由于光熱反應體系非常復雜,因此目前大多數的光熱反應機理并不是特別清楚,尤其是光熱催化反應中光子起到的作用。因此我們通過原位光譜表征技術研究光熱催化反應的機理。通常研究人員更多的關注光子激發催化劑有關的電子轉移過程,但是目前還未曾在光熱催化反應中觀測發現電子轉移現象。為了深入理解光催化和光熱催化反應過程的機理,人們需要使用超快速響應的原位表征技術。因此我們使用原位時間分辨超快DRIFT表征,研究CO反應物的活化和中間體物種。我們進一步通過超快IR鑒定不同催化劑生成的瞬態物種,并且研究在光激發作用這些瞬態物種的不同反應情況,從而更好的理解光催化與光熱催化之間的區別。隨著光照射時間的增加,發現C-H不對稱吸收峰(~2941 cm-1)、C-H伸縮對稱吸收峰(~2886 cm-1)、C-H彎折吸收峰(~1378 cm-1、~1354 cm-1)的強度逐漸增加。而且,光熱催化反應過程中未曾發現3016 cm-1對應于CH4的峰,說明C2+烴類是主要的光熱催化產物。此外,我們還在光熱催化反應中發現意料之外的中間體(在1600 cm-1和1100 cm-1對應于C-O和C-C振動),說明光催化反應過程可能導致熱催化反應的路徑發生改變,從而生成更多烴類產物。此外,通過原位可見光超快泵浦表征和原位紅外探針光譜表征,驗證了光激發生成的電子和電荷轉移在光熱催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光激發后,催化劑在1300-3000 cm-1區間內產生顯著的吸收峰,這個現象說明產生大量自由電子。相比于Ni/Al2O3或TiO2,TiO2-x/Ni-450催化劑具有顯著提高的弛豫,說明催化劑發生TiO2-x向Ni電荷轉移。在520 nm對光熱催化劑進行光激發和弛豫,發現~2170 cm-1和~2120 cm-1兩個吸收峰,對應于吸附在Ni的不同位點的激發態CO。比較光激發和沒有光作用的情況,發現激發態的CO吸收峰比基態CO吸收峰紅移,這是因為光激發電子轉移到CO分子的作用導致。這種Ni位點吸附CO分子振動的弛豫說明光激發時,金屬態Ni向CO分子電子轉移。因此,在光激發作用中TiO2激發產生的電子轉移到Ni位點,并且進一步轉移到CO分子中。
參考文獻及原文鏈接
Qin, X., Xu, M., Guan, J.et al. Direct conversion of CO and H2O to hydrocarbons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using a TiO2?x/Ni photothermal catalyst. Nat Energy (2024)
DOI: 10.1038/s41560-023-01418-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3-01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