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隨著氮化鋁鎵(AlGaN)深紫外(UVC)微發光二極管(micro-LEDs)技術的發展,UVC微LED因其在無掩模光刻等應用中的潛力,逐漸成為研究熱點。然而,目前這一技術仍面臨光輸出功率不足和效率低下等挑戰,這嚴重限制了UVC微LED在實際應用中的推廣和發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香港科技大學Feng Feng等,南方科技大學劉召軍教授等攜手致力于優化微LED的制造工藝和光電特性,尤其是在小尺寸(3 μm到100 μm)微LED的開發上。研究結果表明,3 μm的UVC微LED達到創紀錄的外量子效率峰值為5.7%和最大亮度為396 W cm–2。此外,2540像素每英寸的UVC微LED陣列表現出良好的發光均勻性和光束整形能力,為高分辨率光刻提供了可能性。基于此,研究者們設計了320×140分辨率的UVC微顯示屏,專門用于無掩模光刻應用,通過定制的集成電路驅動器實現了最佳性能。這些進展使得UVC微LED能夠在數秒內完全曝光光刻膠,展示了在光刻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因此,這項研究不僅為UVC微LED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無掩模光刻技術的實施開辟了新的道路,預示著在半導體行業的潛在革命性進展。以上成果在“Nature Photonic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High-power AlGaN deep-ultraviolet micro-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s for maskless photolithography”的最新論文。
研究亮點
1)本研究首次展示了氮化鋁鎵(AlGaN)深紫外(UVC)微發光二極管(micro-LEDs),其尺寸范圍從3 μm到100 μm,特別是3 μm微LED實現了創紀錄的外量子效率(EQE)5.7%和光輸出密度396 W cm–2。這為UVC微LED的高效應用奠定了基礎。2)實驗通過對UVC微LED進行光電特性表征,評估了不同尺寸微LED的性能。結果表明,3μm微LED具有顯著的發光能力,而大尺寸微LED在效率和功率方面仍存在挑戰。同時,2540像素每英寸的UVC微LED陣列展現了良好的發光均勻性和光束整形能力,適合用于高分辨率顯示。3)本文還成功構建了分辨率為320×140的UVC微顯示屏,采用翻轉芯片焊接技術和定制的CMOS集成電路驅動器,以優化其性能。該微顯示屏能夠實現對光刻膠的短時間曝光,為無掩模光刻應用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圖文解讀
圖1: 制造深紫外ultraviolet,UVC微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圖4: 深紫外UVC微發光二極管LED顯示器及其在圖案轉移上的應用。
總結展望
開發高功率鋁鎵氮(AlGaN)深紫外(UVC)微發光二極管(微LED)一直是一項挑戰,這特別限制了這些器件的各種應用。然而,先進的制造工藝已經發展出來,能夠演示出高效的270 nm UVC微LED以及具有高分辨率的大型UVC微LED顯示屏,用于無掩模光刻。對尺寸范圍為3 μm至100 μm的UVC微LED進行了光學和電氣特性表征,以評估這些新興設備。3 μm的器件達到了創紀錄的峰值外量子效率(EQE)5.7%和最大亮度396 W cm–2。此外,采用背面反射層的2540像素每英寸(ppi)并聯連接的UVC微LED陣列展現了發光均勻性和準直性。分辨率為320×140的UVC微LED顯示器專為無掩模光刻應用而設計,利用定制的集成電路驅動器以實現最佳性能。得益于其增強的電流擴散均勻性、改善的熱散逸和卓越的光提取效率,UVC微LED和UVC微顯示器能夠在幾秒鐘內提供足夠的劑量以完全曝光光刻膠薄膜。Feng, F., Liu, Y., Zhang, K. et al. High-power AlGaN deep-ultraviolet micro-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s for maskless photolithography. Nat. Photon.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6-024-0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