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酶具有模擬酶的催化特性,可通過催化治療對抗惡性腫瘤,但其療效仍有待進一步提高。有鑒于此,上海交通大學崔大祥教授創新性地在金納米雙錐體-介孔二氧化硅納米復合物的蟲狀孔通道限域內合成了超小鉑納米酶(nPt),構建了具有光增強過氧化物酶活性的納米酶載體AP-mSi。
本文要點:
(1)在制備的AP-mSi的基礎上,實驗通過去除SiO2模板、修飾HSA、負載ATO和IR780等工藝,合成了肺癌納米酶探針APHAI。在近紅外光照射下,內部的AuP能夠與IR780協同產生光熱,從而促進H2O2的類過氧化物酶催化過程。此外,負載的細胞呼吸抑制劑阿托伐醌分子(ATO)也能夠破壞腫瘤細胞的呼吸代謝,誘導氧氣保留,從而增強IR780的光動力治療效果。
(2)研究發現,IR780的光動力特性和nPt納米酶的光增強類過氧化物酶活性使得該探針具有較高的ROS產率,進而能夠誘導抗腫瘤免疫反應以有效破壞腫瘤組織。實驗結果表明,基于nPt納米酶和ATO減少氧消耗的策略可以顯著地產生ROS,從而實現對肺癌的協同性催化治療/ICD基免疫治療。綜上所述,該研究有望為拓展光增強納米酶探針的實際應用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應用參考。
Amin Zhang. et al. Confining prepared ultra-small nanozymes loading ATO for lung cancer catalytic therapy/immunotherapy.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30372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