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的增加和資源的有限,提高可持續(xù)性的一個潛在途徑是增加廢物材料的再利用。通過重新審視廢物,可以在以前探索的材料中發(fā)現(xiàn)有趣的特性和多功能性。盡管對生物相容性魚鱗進(jìn)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對這種豐富廢料的熒光特性的研究仍然有限。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xué)Chorng Haur Sow,Sharon Xiaodai Lim報道了膠原蛋白的受控變性和缺陷的引入可以作為一種手段來改變這些魚鱗廢物的熒光特性,同時為污染物去除提供更多的吸附位點(diǎn)。
文章要點(diǎn)
1)研究人員將多功能魚鱗轉(zhuǎn)變?yōu)樘烊坏碾[寫材料,用于在宏觀和微觀水平上傳輸文本和圖像,并在短時間內(nèi)(10 分鐘)有效去除羅丹明 B 污染物(去除 91%)。
研究工作讓我們得以一睹天然材料中工程缺陷誘導(dǎo)熒光的領(lǐng)域,并具有作為生物相容性熒光探針的潛力,同時鼓勵在其他被忽視的廢物資源中建立多維適用性。
參考文獻(xiàn)
Sow, M.M.G., Zhang, Z., Sow, C.H. et al. Upcycling fish scales through heating for steganography and Rhodamine B adsorption application. Nat Commun 14, 6508 (2023).
DOI:10.1038/s41467-023-42080-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