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給體-受體π共軛體系的光功能共晶工程策略促進了方便的分子堆積、一致的形態和可切換的光學性質,為光電子和生物功能提供了協同的結構-性質關系。
在這項工作中,印度理工學院Parameswar Krishnan Iyer, Siddhartha Sankar Ghosh,海得拉巴大學Rajadurai Chandrasekar報道了一系列的有機共晶體由一個扭曲的芳香烴(TAH)給體和三個不同的平面受主組成,通過可變堆積和整個空間的電荷轉移相互作用產生了顏色可調的固體和聚集態發射。同時,通過調節受體的強度,結構轉換為雜化堆積模式,最終得到顏色特定的多態,這是一種構型順式異構體,具有非常高的光致發光量子產率。
文章要點
1)這種順式異構體共晶具有三重態捕獲熱激活延遲熒光(TADF)特征,是碳氫化合物多組分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發現。
2)此外,一維微棒狀共晶是一種高效的光轉換光波導,其在水中的良好分散性賦予了高效的細胞內化和明亮的細胞成像性能。
這些突出的方法可能會為TAH基共晶體的設計和應用開辟更多的途徑。
參考文獻
Barman, D., Annadhasan, M., Bidkar, A.P. et al. Highly efficient color-tunable organic co-crystals unveiling polymorphism, isomerism, delayed fluorescence for optical waveguides and cell-imaging. Nat Commun 14, 6648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42017-8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