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疾病通常通過x射線成像來進行診斷,但輻射問題也會限制其進一步的應用。近紅外二區(NIR-II,1000~1700 nm)光學成像可以穿透深部組織,且無輻射風險,但其使用的造影劑仍缺乏靶向特異性。有鑒于此,悉尼科技大學金大勇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劉超教授、梁超教授和米超教授構建了能夠被動靶向骨髓的鑭系元素摻雜的納米晶體,其有效性可持續兩個多月。
本文要點:
(1)實驗開發了可用于骨疾病診斷的高分辨NIR-II成像方法和3D骨成像儀器,以實現對活體骨形態的可視化。
(2)該策略能夠監測1毫米骨缺損,所產生的空間分辨率與x線成像結果相當。實驗結果表明,該NIR-II成像技術能夠對類風濕關節炎早期的滑膜炎癥進行診斷,其成像性能可以媲美微計算機斷層掃描(μCT)對骨關節炎(包括骨贅和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診斷效果。
Chao Mi. et al. Bone disease imaging through the near-infrared-II window.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