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苷鍵形成的立體選擇性仍然是合成碳水化合物的一個值得注意的障礙,主要是因為在糖基化反應中SN1和SN2過程同時發生。
在這里,臺灣中央研究院Cheng-Chung Wang應用低溫核磁共振和統計學方法對糖基化機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文章要點
1)研究人員首先發現了一條由反離子交換和反應副產物驅動的途徑,以勾勒出中間體的立體貢獻。
2)此外,相對反應性值、受體親核常數和Hammett取代基常數(σ值)為指示機理提供了一個通用的指數。
這些結果可以極大地方便和簡化碳水化合物合成過程中的構建塊裁剪和反應條件優化。
參考文獻
Chun-Wei Chang, et al, Unraveling the promoter effect and the roles of counterion exchange in glycosylation reaction, Sci. Adv. 9 (42), eadk0531. DOI: 10.1126/sciadv.adk0531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k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