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動力學治療(CDT)是一種新開發的癌癥治療模式,其通過在腫瘤微環境(TME)中原位觸發芬頓反應產生的劇毒羥基自由基(*OH)殺死癌癥細胞。通過利用TME激活的催化反應優勢,CDT能夠在沒有外部能量輸入的情況下進行高度特異性和最小侵襲性的癌癥治療,其效率主要取決于催化離子和H2O2的反應物濃度以及反應條件(包括pH、溫度和谷胱甘肽的量)。然而,由于TME中活化劑有限(即溫和的酸性pH和不足的H2O2含量)和過表達的還原物質,它在臨床應用中的治療效率不能滿足需求。目前,科研工作者已經開發了各種協同策略,通過調節TME、提高催化劑的催化效率或與其他治療方式相結合來提高CDT的效率。為了實現這些策略,構建不同的納米載體以向腫瘤遞送芬頓催化劑和協同治療劑是先決條件。與沒有治療能力的納米載體相比,其不僅可以作為載體,而且本身也具有治療活性的納米載體越來越受到關注,因為它們的毒性和代謝負擔風險較小。近日,華東理工大學Li Yongsheng對設計用于增強癌癥化學動力學治療的各種基于納米載體的混合催化劑策略進行了綜述研究。
本文要點:
1) 作者全面總結了基于納米載體的增強CDT系統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如何將各種芬頓試劑整合到納米載體中的策略,特別是用于構建CDT催化劑的治療活性納米載體的研究。
2) 該綜述旨在指導具有更少組件和更多功能的納米系統的設計,以增強CDT效率。最后,作者展望了這種新興的癌癥-化療模式的挑戰和前景,為CDT的進一步發展和臨床應用提供了指導。
Ji-Na Hao et.al Strategies to engineer various nanocarrier-based hybrid catalysts for enhanced chemodynamic cancer therapy Chem. Soc. Rev. 2023
DOI: 10.1039/D3CS00356F
https://doi.org/10.1039/D3CS0035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