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技術的進步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然而,電池需求的爆炸性增長與資源可用性之間出現了重大沖突。面對即將到來的廢舊鋰離子電池大規模處置問題,其回收技術的開發已成為關鍵。近年來,新興的直接回收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它旨在“修復”電池材料,而不是將其分解并從中提取有價值的產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深入了解廢LIB電極材料的失效機制至關重要。近日,清華大學Zhou Guangmin、中國科學院Cheng Huiming綜述研究了LIB陰極和陽極材料的失效機理以及開發的直接回收策略。
本文要點:
1) 作者系統探索了失效機制與所需修復過程之間的相關性,以實現廢LIB電極材料的高效循環。此外,作者系統地介紹了先進的原位表征技術,可用于研究直接回收過程。
2) 作者比較了不同的直接回收策略,重點討論了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對不同材料的適用性。該綜述將為未來LIB直接回收方法的設計和選擇提供了重要指導。最后,作者討論了電池直接回收技術的未來機遇和挑戰,為其進一步發展鋪平了道路。
Haocheng Ji et.al Fundamentals, status and challenges of direct recycling technologi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hem. Soc. Rev. 2023
DOI: 10.1039/D3CS00254C
https://doi.org/10.1039/D3CS0025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