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光伏效應外,成均館大學Nam-Gyu Park、延世大學Sang-Woo Kim在這里首次報道了位于垂直安裝電極結構之間的二維(2D)鹵化物鈣鈦礦的離子光伏效應,該鈣鈦礦通過吸收水分發電。
本文要點:
1) 得益于EOA2PbI4(EOA=乙醇銨)2D鈣鈦礦的親水性和離子性,該器件具有約1.67μm厚的鈣鈦礦膜,產生約0.7 V的電壓、26.7μA cm?2的電流密度和30 mW cm?3的功率密度,比迄今為止報道的最佳值(約4.2 mW cm-3)高出7倍多。
2) 結合實驗和理論研究發現,水分子和鈣鈦礦層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發電的關鍵,發電可以形成自維持的水分梯度和相應的離子梯度。作者觀察到拓撲吸附-解吸反應,表明即使在去除水分后,2D鈣鈦礦結構也能保持。這種新型鈣鈦礦離子光伏器件及其從大氣水分中獲取能量的優異能力有望為開發有機-無機雜化鹵化物鈣鈦礦的新特性開辟新的機會。
Chunqing Ma et.al Moisturized 2-dimensional halide perovskite generates a power density of 30 mW cm-3 EES 2023
DOI: 10.1039/D3EE01765F
https://doi.org/10.1039/D3EE0176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