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內雙光子顯微鏡使活體動物的深層組織成像具有高的時間空間分辨率,然而,由于光被厚的礦化骨基質和富含脂肪的骨髓吸收、散射和分散,骨內骨隔室和底層骨髓對光學成像提出了獨特的挑戰,早期的骨活體內成像方法利用顱骨縫線的間隙來繞過穿透皮質骨的需要。最近,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侵入性方法來薄化皮質骨,或植入成像窗口來成像承重長骨的細胞動力學。鑒于此,來自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的Tri Giang Phan等人提供了一個循序漸進的程序,為小鼠脛骨的微創、無損、縱向活體內成像的動物做準備。
文章要點:
1) 該研究開發的這一方法包括使用混合骨髓輻射嵌合體來明確地雙重標記破骨細胞和骨形態,脛骨通過簡單的皮膚切口和使用導熱T型膩子構建的成像室暴露出來;
2) 此外,該研究長達12小時的成像過程可以在多個時間點上重復,以提供進入骨內和骨髓小生境的縱向時間窗口,該方法可用于研究骨重建、癌癥細胞生命周期和造血的細胞動力學,以及長期的體液和細胞免疫,該程序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完成,適用于之前在小動物手術方面專業知識最少的用戶。
參考資料:
Bhattacharyya, N.D., Kyaw, W., McDonald, M.M.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longitudinal intravital imaging of cellular dynamics in intact long bone. Nat Protoc (2023).
10.1038/s41596-023-00894-9
https://doi.org/10.1038/s41596-023-008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