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分子印跡聚合物納米顆粒(nanoMIPs)已被證明是一種能夠用于診斷和治療、可替代抗體的新選擇。然而,細胞內表位能否作為nanoMIPs的結合靶點以及靶向特定的表位對于蛋白質功能的調節程度等問題仍然懸而未決。有鑒于此,納扎爾巴耶夫大學Nickolai A. Barlev和帝國理工學院Stanislav S. Piletsky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3個胞外表位和3個胞內表位為模板合成了nanoMIPs,并將其用于處理具有不同EGFR表達水平的癌細胞。
本文要點:
(1)研究發現,帶有EGFR細胞內激酶結構域和細胞外配體結合結構域表位印跡的nanoMIPs會使細胞形成遠離細胞表面的EGFR foci,并導致自磷酸化減少,影響細胞的活力。
(2)綜上所述,該研究證明了靶向細胞內結構域的nanoMIPs有望成為治療癌癥的潛在新工具。
Stanislav S. Piletsky. et al. Modulation of EGFR Activity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Nanoparticles Targeting Intracellular Epitopes. Nano Letters. 2023
DOI: 10.1021/acs.nanolett.3c0137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3c0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