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活性中心局部微環境中的電子傳遞速率和離子濃度可以克服CO2電還原動力學慢和熱力學不利的缺點。然而,動力學和熱力學的同時優化受到合成限制和對機理理解不足的阻礙。
在這里,香港城市大學Ruquan Ye,香港中文大學唐本忠院士,萊斯大學Boris I. Yakobson,華東理工大學Minghui Zhu,新加坡A*STAR的Shibo Xi利用激光輔助制造來合成尖端角度可控的CuxO雙金字塔和豐富的納米顆粒,并闡明了電子傳輸/離子濃度與電催化性能之間的關系的機理。
文章要點
1)K/OH?吸附實驗和有限元模擬證實了尖端強電場的貢獻。原位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和差示電化學質譜揭示了臨界CO/OCCOH中間體和產物的動態演化,并輔之以理論計算,闡明了Cu+/Cu2+界面上增強耦合的熱力學貢獻。
2)通過調節電子輸運和離子濃度,在~900 mA cm?2時獲得了高達81%的法拉第效率。硝酸鹽還原反應也有類似的提高,每毫克催化劑可獲得81.83 mg h-1氨產率。結合CO2RR和NITRR系統證明了對煙道氣體和硝酸鹽廢物進行評估的潛力,這為碳-氮循環提出了一種實用的方法。
參考文獻
Guo, W., Zhang, S., Zhang, J. et al. Accelerating multielectron reduction at CuxO nanograins interfaces with controlled local electric field. Nat Commun 14, 7383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