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電極材料由于其可持續性、成本效率和設計靈活性等特點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盡管科研工作者做出了許多努力來微調它們的氧化還原電位,但氧化還原電位高于3V并且在Li儲層機構中保持空氣穩定性的有機正電極材料庫仍然有限。近日,魯汶大學Alexandru Vlad 以共軛三氟甲酰亞胺和氰酰胺為例研究了n型有機鋰離子正極材料。
本文要點:
1) 該工作促進了共軛三氟甲酰亞胺和氰酰胺的發展,并發現它們具有環境空氣穩定性和可逆電化學性質,以及氧化還原電位范圍為3.1V至3.8V(vs. Li+/Li0),這是目前在n型有機化學領域內報道的最高值。
2) 通過全面的結構分析和廣泛的電化學研究,作者闡明了分子結構與微調氧化還原電位能力之間的關系。該發現為定制有機電極的氧化還原性能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并彌補了與無機電極的差距,從而使其可用于可持續和環保的電化學儲能設備。
Xiaolong Guo et.al Towards the 4 V-class n-type organic lithium-ion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the case of conjugated triflimides and cyanamides EES 2023
DOI: 10.1039/D3EE02897F
https://doi.org/10.1039/D3EE0289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