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催化還原CO2發展成為廣闊的領域,電催化CO2還原包括了酶催化的基礎研究、分子催化劑、異相氣體擴散電極等制備商業量級產品等方面。這些廣泛的領域導致需要使用不同類型催化劑,并且導致這些相關的領域之間產生差距。生物酶具有表征清楚明確的結構位點,在催化反應中能夠以高選擇性和高活性的在熱力學受限情況下工作。同時能夠合成小分子的催化劑能夠設計具有特定活性位點組成,但是仍無法實現酶類似的催化活性。
異相催化劑的性質和特點與生物酶催化劑和分子催化劑不同,異相催化劑通常含有多個結構沒有揭示清楚的催化活性位點,而且這些催化活性位點可能具有明顯區別的反應性質,因此導致異相催化劑的催化活性研究非常困難。
但是,伴隨著這些催化劑體系的認識更加深入,并且異相催化劑的催化位點的性質不斷改善,因此異相催化劑與酶催化劑之間的鴻溝變得更小。通過不同催化劑之間的匯聚能夠消除不同催化劑種類的壁壘。隨著生物酶催化劑-合成催化劑結合催化劑的統一譜圖,未來催化領域面臨的挑戰可能更好的解決。
有鑒于此,劍橋大學Erwin Reisner等通過對酶催化劑、異相催化劑、分子催化劑三種催化劑領域的長期研究,比較了這些催化劑的類似和區別,總結了這些催化劑領域的進展情況,有助于在這些不同催化劑領域之間建立橋梁。
參考文獻
Samuel J Cobb, Santiago Rodriguez Jimenez, Erwin Reisner, Connecting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Approaches for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10.1002/anie.202310547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31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