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鈣鈦礦薄膜中過量碘化鉛(PbI2)帶來的光不穩定性以及減少鈣鈦礦層與異質界面之間的能量失配是兩步順序沉積法制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VSC)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里,南昌大學陳義旺教授,Licheng Tan采用1乙基-3-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鹽(EMIMBF4)將多余的PbI2轉化為更堅固的一維EMIMPbI3,可以承受晶格應變,同時在SnO2/鈣鈦礦界面形成界面偶極層,以重新配置界面能帶結構并加速電荷提取。
文章要點
1)未封裝的 PVSC 器件獲得了 24.28% 的冠軍效率和最高的開路電壓 (1.19 V) 之一。
2)此外,未封裝的器件表現出顯著提高的熱穩定性、增強的環境穩定性和顯著的運行穩定性,并且在連續照明下最大功率點跟蹤時保持 85% 的原始效率超過 1500 小時。
參考文獻
Jiacheng He, et al, Synchronous Elimination of Excess Photoinstable PbI2 and Interfacial Band Mismatch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15233
DOI: 10.1002/anie.202315233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1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