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極化響應和集成磁共振在增強電磁波吸收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優勢,但在揭示其內在機制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
在這項工作中,西北工業大學Panbo Liu,Jie Kong,復旦大學車仁超教授提出了一種自限制策略來構建具有大量不相干異質界面和梯度磁疇的分層 Fe-Co@TiO2 微棒。
文章要點
1)結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涂層的使用對于共沸石咪唑酯骨架(ZIF-67)的后續沉積至關重要,有序排列的金屬離子的距離控制磁疇的大小,以及PVP層的熱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Fe-Co合金的共晶過程。
2)結果,這些引入的晶格缺陷、氧空位和不相干異質界面不可避免地產生強烈的極化響應,調節的梯度磁疇實現集成磁共振,包括宏觀磁耦合、長程磁衍射和納米級磁橋連接,洛倫茲離軸電子全息術定量闡明了兩種耗散電磁能的內在機制。由于協同優點,Fe-Co@TiO2吸收劑表現出增強的吸收強度和強的吸收帶寬。
這項研究啟發我們開發一種操縱磁疇大小的通用策略,而集成磁共振理論為闡明磁損耗機制提供了一種通用的方法。
參考文獻
Panbo Liu, et al, Hierarchical Fe-Co@TiO2 with Incoherent Heterointerfaces and Gradient Magnetic Domains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ACS Nano, 2023
DOI: 10.1021/acsnano.3c08569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3c0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