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誘導的周圍神經病變(CIPN)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但目前仍缺乏可靠、靈敏的診斷技術。分子光學成像有望為CIPN的實時監測提供一種有效的無創手段。然而,由于缺少能夠在椎管深處進行成像且具有足夠的成像靈敏度的光學探針,因此如何對CIPN進行光學成像也成為了一個亟待攻克的難題。有鑒于此,南洋理工大學浦侃裔教授合成了一種化學發光量子產率高于其它已報道探針的近紅外(NIR)化學發光團(MPBD),并開發了一種用于CIPN活體成像的可激活型近紅外(NIR)化學發光探針(CalCL)。
本文要點:
(1)實驗通過將MPBD與鈣蛋白酶裂解的肽段進行結合而構建了CalCL,并進一步利用聚乙二醇鏈對其進行修飾,使其具有水溶性。
(2)由于化學發光具有深部組織穿透性,并且CalCL能夠對鈣蛋白酶(CIPN的標志)表現出特異性“turn-on”響應,因此該探針可以在活體小鼠模型中敏感地檢測紫杉醇介導的CIPN,這也是熒光成像所無法實現的。綜上所述,該研究不僅開發了一種高效的化學發光探針,而且首次提出了一種用于高通量篩選神經毒性藥物的光學成像策略。
Jing Liu. et al. Near-Infrared Chemiluminescence Imaging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31060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