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物大分子難以穿透復雜的腫瘤微環境,因此如何將治療性生物大分子成功地遞送到實體瘤中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有鑒于此,浙江大學周珠賢教授利用主動轉運的納米粒子和細胞的胞吞轉運以有效地將生物大分子藥物遞送到實體腫瘤。
本文要點:
(1)實驗制備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外周氨基酸(G5-AA)的花青素5核聚賴氨酸G5樹枝狀聚合物(Cy5納米點)。通過基于熒光的高通量篩選,研究者評估了這些帶正電荷的納米點誘導細胞內吞、胞吐和胞吞轉運的能力。隨后。實驗將優化后的納米點(G5-R)與αPD-L1(一種與程序性死亡配體1結合的治療性單克隆抗體)進行偶聯(αPD-L1-G5-R),以證明該納米顆粒能夠介導腫瘤主動轉運。研究發現,αPD-L1-G5-R可以通過吸附介導的胞吞轉運(AMT)大大增強其在腫瘤中的穿透能力。
(2)實驗進一步在帶有部分切除的CT26腫瘤的小鼠模型中驗證了αPD-L1-G5-R的有效性,并在臨床上模擬了對術后殘留腫瘤的局部免疫治療。實驗結果表明,纖維蛋白凝膠包埋的αPD-L1-G5-R可有效介導腫瘤細胞的胞吞轉運,并將αPD-L1遞送至腫瘤的整個區域,從而增強免疫檢查點阻斷,減少腫瘤復發,顯著延長生存時間。綜上所述,該研究構建的主動轉運納米點是一種能夠用于遞送治療性生物大分子的高效平臺。
Yating Qin. et al.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Surface Engineered Cyanine Nanodots for Active Transport of Therapeutic Antibodies into Solid Tumor.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30229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