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傳感器可以在日常環境中持續、不引人注目地監測人的健康和福祉。在各種傳感方式中,無線射頻傳感器具有卓越的靈敏度、不受光照條件影響以及隱私優勢。然而,現有的無線傳感器容易受到環境干擾,無法從多個身體部位捕獲詳細信息。
在這里,新加坡國立大學John S. Ho提出了一種使用超材料將環境中的被動表面轉變為高度敏感和局部健康傳感器的技術。
文章要點
1)利用紡織品的普遍性,設計了超材料紡織品,可以調節無線信號和身體之間的近場相互作用,從而實現非接觸式、無干擾的傳感。
2)研究人員證明,由這些超材料功能化的被動表面可以提供長達數小時的心肺監測,其精度可與黃金標準相媲美。
3)研究人員還展示了分布式傳感器和機器學習在連續血壓監測方面的潛力。該方法使被動環境表面能夠用于環境傳感和數字健康應用。
參考文獻
Dat T. Nguyen, et al, Ambient health sensing on passive surfaces using metamaterials, Sci. Adv. 10 (1), eadj6613.
DOI: 10.1126/sciadv.adj6613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j6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