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合理設計高效明亮的發射技術,理解“效率滾降”(即發射效率隨電流增加而下降)至關重要。新興的薄膜發光電化學電池(LEC)可以利用原位形成的p-n結摻雜結構,通過環境空氣印刷以低成本和高能效的方式制造。然而,這種原位摻雜轉變使得有意義的效率分析具有挑戰性。
瑞典于默奧大學Ludvig Edman等提出了一種分離和量化主要LEC損耗因子的方法,特別是外耦合效率和激子猝滅。
本文要點:
(1)
具體而言,在普通單線態激子發射LEC中,發射p-n結的位置被測量為隨著電流增加而顯著移動,并且這種移動對外耦合效率的影響被量化。進一步證實,LEC特征的高電化學摻雜濃度使得單重極化子猝滅(SPQ)在低驅動電流密度下已經很顯著,而且SPQ隨著電流的增加而超線性增加,因為在p-n結區極化子密度增加。這導致對于相關的電流密度,SPQ主導單重態-單重態猝滅,并且顯著地有助于效率下降。
(2)
這種解讀LEC效率下降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在明亮亮度下高效的全印刷LEC器件的合理實現。
參考文獻:
X. Zhang, J. Ràfols-Ribé, J. Mindemark, S. Tang, M. Lindh, E. Gracia-Espino, C. Larsen, L. Edman, Efficiency Roll-Off in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Adv. Mater. 2024, 2310156.
DOI: 10.1002/adma.202310156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1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