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物降解的硅酸鹽納米結構因其結構組成和功能的多樣性而在腫瘤治療領域中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關注。然而,較低的瘤內保留效率仍會嚴重地限制其實際應用的效果。有鑒于此,廣西醫科大學梁新強教授、東北林業大學徐加廷教授和北京林業大學付玉杰教授開發了富含氧空位(OV)、具有Fe-Ca雙重活性位點、由氧化的海藻酸鈉修飾以及負載沒食子酸(GA)的雙金屬硅酸鹽納米酶(OFeCaSA-V@GA),以實現靶向聚集增強的腫瘤治療。
本文要點:
(1)共摻雜Fe3+和Ca2+后,二氧化硅的帶隙會由2.76 eV降至1.81 eV,使其能能夠被650 nm激光所激發以產生活性氧物種(ROS)。研究發現,在OFeCaSA-V@GA的水熱合成階段產生的OV可以錨定金屬離子以形成原子相,從而為單原子納米酶的大規模制備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
(2)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結果表明,Ca位點可促進H2O2的吸附,而Fe位點則能夠加速H2O2的解離,從而可以實現協同的催化作用。更重要的是,靶向遞送的金屬離子可在腫瘤部位誘導產生形態轉化,以實現診療成分在腫瘤細胞內的高效保留(最高保留率為36.3%)。綜上所述,該研究能夠為設計和開發高效、具有長久保留性能的納米藥物提供一種新的途徑。
Shuang Liu. et al. Targeted Delivery of Active Sites by Oxygen Vacancy-Engineered Bimetal Silicate Nanozymes for Intratumoral Aggregation-Potentiated Catalytic Therapy. ACS Nano. 2024
DOI: 10.1021/acsnano.3c08780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0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