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在海床中的籠狀水合物通常分散在粗粒沉積物的孔隙中;因此,它們的形成通常發生在納米限制下。
在這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Yurui Gao,賓夕法尼亞大學Joseph S. Francisco,香港城市大學Xiao Cheng Zeng展示了第一個分子動力學(MD)模擬證據,證明了在沒有常規納米限制的情況下,二維(2D)籠狀水合物在晶體表面自發形成。
文章要點
1)通過模擬單分子沉積,說明了二維籠狀物形成的動力學過程。在各種超親水的面心立方表面上觀察到了二維非晶態圖案。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室溫下,2D非晶籠狀物的形成也可以在很大的溫度范圍內發生。
2)水?表面強烈的相互作用、客體-氣體分子的特性以及底層表面結構決定了2D無定形籠狀結構的形成。繪制了二維包合物的半定量相圖,其中特征氣體分子在典型的Pd(111)和Pt(111)表面的二維包合物的典型圖案被獨立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所證實。
3)通過改變襯底的晶格應變,展示了一種可調諧的2D非晶籠狀結構。此外,從頭算分子動力學模擬證實了二維非晶籠狀化合物的穩定性。闡明了在超親水表面形成二維籠狀物的基本物理機制,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了水?表面相互作用的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Yurui Gao, et al, Evidence of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Two-Dimensional Amorphous Clathrates on Superhydrophilic Surfaces, J. Am. Chem. Soc., 2024
https://doi.org/10.1021/jacs.3c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