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TPSC)因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和環保特性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研究興趣。然而,具有理想帶隙的TPSC會遭受電流損失,因此需要開發新的界面工程策略來提高器件性能。近日,蘇州大學Wang Zhaokui通過構建電荷橋路徑來實現高性能錫鈣鈦礦光伏。
本文要點:
1) 作者通過在鈣鈦礦膜上對3-氨基甲基苯并[b]噻吩(3-AMBTh)進行簡單的后生長處理,提出了一種構建電荷轉移路徑的方法。3-AMBTh與鈣鈦礦表面上暴露FA+的選擇性反應抑制了碘空位缺陷的形成,導致陷阱密度的降低。
2) 此外,表面上殘留的芳環與隨后沉積的ICBA形成了有效的π–π堆疊相互作用系統,促進了界面處的電荷轉移。通過利用電荷轉移路徑的潛力,TPSC表現出高達14.53%的優異器件效率。
Fan Hu et.al Constructing Charge Bridge Path for High-Performance Tin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Adv. Energy Mater. 2024
DOI: 10.1002/aenm.202302926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