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動力治療(SDT)仍存在生物利用度低、腫瘤富集不足和治療效率低等問題。原位響應性聲敏劑自組裝策略為腫瘤超聲診療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有鑒于此,廈門大學劉剛教授和中山大學謝麗斯副研究員開發了一種智能的超聲診療肽-紅紫素偶聯物(P18-P),該偶聯物能夠通過組織蛋白酶B(CTSB)觸發的自聚集而自組裝形成超分子結構。
本文要點:
(1)靜脈注射后,該多功能探針可實現深部組織穿透。研究發現,CTSB觸發的自組裝可顯著延長探針的保留時間,放大光聲成像信號以實現對CTSB的靈敏檢測,并同時增強活性氧物種的產生以實現有效的SDT,從而誘導特異性的CTSB響應性超聲診療。
(2)綜上所述,該研究開發的肽-紅紫素偶聯物是一種高效的超聲診療平臺,可用于實現對CTSB活性的早期診斷和有效的癌癥治療。
Qixuan Dai. et al. Cathepsin B Responsive Peptide?Purpurin Conjugates Assembly-Initiated in Situ Self-Aggregation for Cancer Sonotheranostics. Nano Letters. 2024
DOI: 10.1021/acs.nanolett.3c04371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3c0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