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余輝成像可以消除自身熒光的干擾,因此其在超靈敏生物成像領域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自維持余輝分子(Self-sustaining afterglow molecules。SAMs)可以實現一體化的光子增敏、化學缺陷形成和余輝產生。與常用的多組分體系相比,SAMs具有簡化、可重復和高效等優點。然而,目前仍缺乏具有明亮的近紅外(NIR)發射和結構靈活性、可用于構建具有高對比度的可激活成像探針的SAMs。有鑒于此,蘇州大學苗慶慶教授首次構建了一種基于亞甲基藍衍生物的自維持余輝制劑(SAN?M),其近紅外余輝化學發光峰值在710 nm。
本文要點:
(1)實驗通過利用SAN?M的結構靈活性和可調性構建了一種能夠同時對過氧亞硝基(ONOO?)進行可激活的熒光-光聲和余輝成像的納米探針(SAN?MO)。研究發現,該探針在余輝模式下的激活比為4523,這比其他已報道的可激活余輝系統至少高出一個數量級。
(2)實驗結果表明,SAN-MO可消除自發熒光的干擾和實現超高激活對比,能夠在LPS刺激后30分鐘內對LPS誘導的急性炎癥反應進行早期監測,并實現成像引導的微小轉移瘤精準切除,而這也是熒光成像所無法實現的。
Chemiluminophore for High-Contrast Activatable Imagi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31854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1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