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轉胞吞作用的內源性蛋白的管狀重吸收是一種能夠防止營養流失重要途徑,可。然而,如何利用這一重吸收途徑來遞送外源性納米藥物仍然是一個亟待攻克的難題。有鑒于此,華南理工大學劉錦斌教授利用將特異性的PEPT1/2靶向Gly-Sar肽作為配體的表面模擬策略,開發了可通過腎臟清除的發光金納米顆粒(P-AuNPs),并將其作為蛋白質模擬物以研究基于轉胞吞作用的外源性物質的腎小管重吸收。
本文要點:
(1)研究者通過調節Gly-Sar介導的轉胞吞作用的影響因素(腎小管管腔內H+含量和腎小管細胞內PEPT1/2轉運蛋白數)和體內外實驗證明了P-AuNPs與腎小管細胞之間存在特異性、高效的相互作用。
(2)實驗結果表明,高效的轉胞吞作用會顯著引導P-AuNPs通過重吸收回到血流,從而提高納米粒子的血液濃度和生物利用度,有助于實現高對比度腫瘤成像。
Di Huang. et al. Transcytosis-Based Renal Tubular Reabsorption of Luminescent Gold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Tumor Imagi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316900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1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