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致動器提供可控的驅動力,可用于在微尺度上精確定位、操縱和操作。使用活性材料的微致動器開發經常受到其制造復雜性和小規模有限運動的阻礙。近日,馬普所Metin Sitti受生物皮膚上毛發豎起的自然反應啟發,報道了人工雞皮疙瘩驅動的微致動。
本文要點:
1) 作者使用光響應液晶彈性體作為響應人造皮膚來移動三維打印的無源聚合物微結構。當暴露在可編程飛秒激光下時,液晶彈性體皮膚會產生局部人工雞皮疙瘩,從而精確驅動周圍的微觀結構。
2) 這種微致動可以傾斜微鏡以控制光反射,并在全局和局部分解毛細管力誘導的自組裝微結構。該方法提供了對微觀結構的精確、局部和可控操作,為可編程微機械的發展開辟了新途徑。
Mingchao Zhang et.al Artificial-goosebump-driven microactuation Nature Materials 2024
DOI: 10.1038/s41563-024-01810-6
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4-01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