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間充質干細胞的細胞外小泡(EVs)由于其再生和免疫調節特性,在肝臟疾病中是極具潛力的納米療法。然而,人們對吞噬細胞快速清除外源性EVs表示擔憂。近日,倫敦國王學院Khuloud T. Al-Jamal探討了蛋白質冠對兩種培養條件下EV的影響,在這兩種條件下,從培養基中獲得的特定蛋白質同時吸附在EV表面。此外,通過將EV與血清孵育,模擬全身遞送時蛋白質冠的形成,進一步研究了蛋白質冠-EV復合物。
本文要點:
1) 研究結果揭示了電暈成分在體外條件下對EV的潛在影響及其體內動力學。數據表明,白蛋白產生了一種EV信號,可以延緩肝巨噬細胞的EV。這導致肝細胞、肝竇內皮細胞和肝星狀細胞的細胞攝取顯著改善。
2) 這種現象可以作為一種偽裝策略,通過用白蛋白預涂EV來制造富含白蛋白的蛋白質冠-EV復合物,以增強肝臟中的非吞噬攝取。該工作通過調整蛋白質冠-EV復合物來用于肝細胞靶向和免疫逃避,從而解決了靜脈注射EV用于肝臟治療所面臨的關鍵挑戰。
Revadee Liam-Or et.al Cellular uptake and in vivo distribution of mesenchymal-stem-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re protein corona dependent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4
DOI: 10.1038/s41565-023-01585-y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3-0158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