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具有定制電導率的多孔晶體材料在各個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包括能源存儲、催化、傳感器和電子工業。然而,一個缺點是大多數報道的多孔晶體都是電絕緣的。在有限的新興多孔晶體中,導電金屬有機框架(c-MOF)因其二維平面π共軛結構而脫穎而出,表現出相對較高的電導率。
在這項研究中,四川大學Shengyang Zhou, 烏普薩拉大學Chao Xu引入了一種電化學摻雜策略,旨在操縱導電金屬有機框架(c-MOF)的結構和組成。
文章要點
1)通過代表性的 c-MOF Ni3(HITP)2(HITP = 2,3,6,7,10,11-六亞氨基苯并菲)進行舉例說明,該材料被合成為由納米纖維素支撐的多孔薄膜。而c-MOF在中性電解質中表現出特有的電容行為;它在酸性和堿性電解質中均表現出氧化還原行為。
2)有證據表明,當分別暴露在酸性和堿性電解質中的特定電化學勢時,c-MOF 內的有機配體會發生氧化(p 摻雜)和還原(n 摻雜)。有趣的是,p 摻雜過程被證明是可逆的,c-MOF 結構在循環 p 摻雜/去摻雜過程中保持穩定。相比之下,n型摻雜是不可逆的,導致框架在幾個循環中逐漸分解成無機物質。
3)利用這些發現,研究人員展示了 c-MOF 及其衍生復合材料的多功能電化學應用,包括電化學儲能、電催化和超快驅動。這項研究提供了對 c-MOF 摻雜的深刻見解,為調節其化學和電子結構提供了新途徑,從而拓寬了其多種電化學應用的潛力。
參考文獻
Shengyang Zhou, et al, Electrochemical Doping and Structural Modulation of Condu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318387
DOI: 10.1002/anie.202318387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