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動態(tài)重構過程并定制先進的銅(Cu)催化劑對于促進CO2轉化為乙烯(C2H4)、為碳中和和促進可再生能源儲存鋪平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項研究中,華中科技大學夏寶玉教授,Fu-Min Li,奧克蘭大學Ziyun Wang采用密度泛函理論(DFT)和分子動力學(MD)模擬來闡明電化學條件下催化劑的重組行為并描繪其重組模式。
文章要點
1)利用對這種重組行為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高效、低配位的銅基催化劑。
2)所得合成催化劑在800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產生乙烯時表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法拉第效率(FE)超過70%。此外,它還表現出強大的穩(wěn)定性,在全電池系統中在3.5V電池電壓下可保持230小時的一致性能。
研究不僅加深了對設計高效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催化劑所涉及的活性位點的理解,而且還推進了工業(yè)應用的二氧化碳電解技術。
參考文獻
Wensheng Fang, et al, Low-coordination Nanocrystalline Copper-based Catalysts through Theory-guided Electrochemical Restructuring for Selective CO2 Reduction to Ethylene, 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319936
DOI: 10.1002/anie.202319936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1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