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和金納米顆粒由于其強大的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和獨特的等離子體性質,已被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近日,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Wu Nianqiang綜述研究了粒子幾何、等離子體性質和生物醫學應用之間的相關性。
本文要點:
1) 作者討論了如何通過可控的合成方法來定制顆粒的形狀和尺寸,以及如何通過顆粒的形狀與尺寸來調節等離子體性質,這些形狀與尺寸體現在納米球、納米棒、納米立方體、納米籠、納米星和核殼復合材料中。作者總結了銀和金納米顆粒在等離子體增強熒光、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電致發光和光電化學中的設計策略。
2) 此外,作者特別討論了如何使用等離子體納米顆粒來構建光學探針,包括比色、SERS和等離子體熒光探針。作者還重點介紹了如何利用等離子體納米粒子進行基于SERS、熒光、光聲和暗場模型的體外和體內生物成像。最后,作者展示了等離子體增強光熱和光動力治療的前景。
Yingjie Hang et.al Plasmonic silver and gold nanoparticles: shape- and structure-modulated plasmonic functionality for point-of-caring sensing, bio-imaging and medical therapy Chem. Soc. Rev. 2024
DOI: 10.1039/D3CS00793F
https://doi.org/10.1039/D3CS0079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