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需要可持續的替代品來替代化石基聚合物材料。
近日,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Gyorgy Szekely通過納米結構域工程,在不使用有毒交聯劑的情況下,從水中具有相反極性的天然化合物中開發了互穿生物聚合物網絡膜。
文章要點
1)瓊脂糖和天然膠乳連續自組裝和自交聯形成補丁狀納米結構域。納米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納米ftir)和計算方法揭示了生物聚合物的分子水平糾纏。
2)該膜具有優異的耐溶劑性和可調的分子篩分性能。研究人員通過兩種方法證明了在227-623 g mol-1范圍內對分離性能的控制:調整膜的分子組成和在水中激活它們。
3)一種濃度為5ppm的致癌雜質(符合毒理學關注的閾值)被成功清除,其藥物損失可忽略不計,僅為0.56%。膜的可生物降解特性使其在使用壽命結束階段對環境友好。因此,膜從開始到結束都有一個可持續的生命周期。
參考文獻
Joyce Cavalcante, et al, Biobased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 Membranes for Sustainable Molecular Sieving, ACS Nano, 2024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3c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