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見-近紅外的光子能量范圍包括4000–50000 cm–1之間的波數或200–2500 nm之間的波長。近日,魯汶大學Robert A. Schoonheydt、Bert F. Sels、斯坦福大學Edward I. Solomon綜述研究了催化中的原位紫外-可見-近紅外光譜。
本文要點:
1) 作者討論了確定反應機理、動力學和結構性質的各種實驗技術。在光催化中,作者討論了通過瞬態吸收進行的飛秒和納秒分辨測量,以跟蹤激發態。紫外-可見-近紅外吸收光譜可用于結構表征,特別是用于Cu和Fe交換的沸石和金屬酶。
2) 紫外-可見-近紅外吸收光譜可以在過渡金屬催化劑上跟蹤多種現象,包括氧化態、吸附、反應、載體相互作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和帶隙變化。此外,紫外-可見-近紅外吸收受到寬吸收帶的影響,其可以跟蹤酸性沸石上的焦化反應。
Max L. Bols et.al In Situ UV–Vis–NI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Catalysis Chem. Rev. 2024
DOI: 10.1021/acs.chemrev.3c00602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rev.3c00602